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全集十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VIP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全集十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全集十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全集十二),多图 (2011-02-17 21:12) 标签: 故宫游记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呈胆式,细长颈,垂腹,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口、足沿涂金彩,瓶颈近口沿处、圈足外墙以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纹装饰,颈部饰蓝地轧道粉彩勾莲纹,腹部饰青釉镂空描金夔凤纹。瓶内附一小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心方形留白处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先在高温下将青釉、白釉一次烧成,完成彩绘描金后再经低温烧成,体现出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清乾隆,高21.3cm,口径5.2cm,足径7.2cm   瓶体呈三瓣花形,口微撇,长颈,圆腹,圈足。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施酱釉,其上绘金彩缠枝菊纹。颈部堆塑卷曲的枝叶和5枚鲜嫩欲滴的桃实,肩部加缀灵芝。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瓶的三瓣造型在视觉上取得了多层次感与立体效果,避免了普通长颈瓶略显呆板之弊。瓶身堆塑的桃实和灵芝表明此瓶应为乾隆皇帝寿辰时的贺寿之物。      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径10.2—7.9cm,足径11.6—9.3cm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长颈,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霁蓝釉描金缠枝莲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别描绘鸳鸯莲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矾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器造型为方形委角,成型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与霁蓝釉描金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得益彰。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清乾隆,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   爵杯扁长圆口,二柱,柱顶为圆球形,有尾有流,深腹,下腹弧收,小平底,三足外撇。托盘中间有凸起的山形支柱,支柱的三个凹槽恰好支撑爵之三足,盘底三长弧形条足。   爵杯外部与托盘通体以胭脂紫釉为地,爵杯内壁与托盘底部均为蓝地。爵杯与托盘的装饰风格相同,用轧道工艺饰底纹。爵杯以粉彩黄弦纹或黄地蓝勾莲纹带为界将主体纹样分隔为几部分:杯身粉彩描金夔龙纹,足上部绘兽面纹,下部绘变体蝉纹。盘中的山形支柱满绘青花海水江崖和寿桃纹,盘内底外缘和外壁绘夔龙纹,与爵杯纹饰相呼应。盘底中心留白书青花“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爵杯在造型上仿照三代青铜器式样。生产和使用瓷质爵杯作为祭器是元明清三代的通例,此种形制的带托盘爵杯,目前所知最早见于乾隆朝,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御窑厂奉旨烧制的“洋彩”器中就有此种爵杯,一为胭脂紫色地,一为黄色地,轧道锦纹和夔纹,制作都极为精细。所见实物还有青花器,同类器物在光绪朝也有仿造。      斗彩花卉酒杯,清嘉庆,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   杯撇口,深腹,矮圈足。外壁以斗彩为饰,绘山石、兰花等内容。足底署“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这种造型与纹样的小杯是对康熙十二月杯简化的结果,是乾隆朝不再生产十二月杯以后的一种替代品,从嘉庆朝到宣统朝都有烧造,其造型、纹饰大体一样。由于其纹样多为兰花、山石,故也称斗彩兰石酒杯(或盅)。     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嘉庆,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粉红、绿、白三色勾莲纹,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蓝料“万”、“寿”、“无”、“疆”四字,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 三行六字篆书款。   缠枝莲纹始见于唐代,是佛教艺术影响的结果,从唐代开始缠枝莲纹在官式建筑、工艺品制造中一直流行。自宋代开始,一种变相的勾莲纹(或称为宝相花纹)出现并流行,此碗上的粉彩勾莲纹样就属于宝相花一类,是清代御窑瓷器上常见的官式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