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中国工业化.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中国工业化 第一节 概述 一.传统中国的经济衰落 (一) 经济增长的量化指标 GDP和人均GDP 经济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二)传统中国经济衰退原因 影响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 稳定的政府; 具有/能够获得的非传统/非手工业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 一定数量的资金。 其他的因素:传统文化、天朝心态、官僚体制、重农抑商。 1.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东亚奇迹,归功于儒家文化的优点如秩序、纪律、家庭责任感、勤奋、节俭等。 马克斯·韦伯:以儒教、道教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导致前近代中国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 李约瑟:中国在机械与技术方面非常具有创造力,但在西方科学革命后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使得他们无法为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基础作出贡献。 罗素:西方人的思变之切与中国人耿于现状,是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最强烈的对照。 2、天朝心态 美国经济史学家兰德斯:“当时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央。他们的光辉普照周围低等种族,这些低等种族向他们祈求光明,通过拜谒和朝贡,二获得某种地位。中国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权力独一无二的、神一般的代表。” 3、官僚体制 李约瑟: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有利于科学的传播,但是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没有能力把工匠的技术与学者发明的数学与逻辑等结合起来。 4.重农抑商 希克斯:新世界的起点是商业的专业化。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帝制中国时期,政府官僚对商人抱猜疑。虽然不是从宏观上或整体上严格限制,但是往往对个别商人直接干预,甚至抄没家产。 (1)制度安排 : 禁榷制度 把最主要的集中商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府垄断。 土贡制度 统治者的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的获得,是通过进贡,而非商业途径,缩小了市场规模。如官窑的瓷器、织造府的丝织品 官工业 非进贡品如奢侈品、公用物品与军需,由官办手工业生产。换言之,政府采购排除私营企业。 4.重农抑商 (2)制度变迁:路径依赖 前人的选择限制后人的选择 诺思:为什么首先实现现代意义增长的是在荷兰和英国? “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在于……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是个人的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 4.重农抑商 (3)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对传统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是抑制了技术革新的发生。 罗斯托:17、18世纪中国缺乏一种不断增长的对科学、哲学、发明与革新的激情——而它们正式同时期欧洲的标志。这种激情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家或私人企业家能够攫取更多权力和利润的机会上。 其次,强固了小农经济的蔽塞。 斯密:只有每个人都成为经济人,社会才能取得进步。 第三,阻碍商人上升成为统治阶级——诱致性变迁的主体。 希克斯:商业经济活动的发展,带来商人财富的增长,随之而来权势增长,从而增强了他们种植诉求的砝码,促进相关市场制度的形成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 二.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 1.早期工业化时期(1840-1894) 1840年之前,制度供给严重不足。两次鸦片战争,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来自国内、国外的制度需求,在没有制度进入壁垒的情况下,直接成为一种制度供给。 条约制度 经济增长的外生力量 早期工业化: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2.工业化初步发展时期(1895-1926) 制度环境急剧变化:制度的路径依赖 甲午战争、戊戌维新、八国联军侵华、晚清新政、辛亥革命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内生力量,也就是民间资本与民族企业 特点: (1)制度变迁诱发了民间的三次投资热潮:甲午战后、晚清新政期间与辛亥革命后 (2)民营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主体。 (3)民间资本集中在技术水平不高、资本量不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面粉、纺织; (4)193-1926近代经济增长最快时期——第一个黄金时期 (5)自然经济解体,国内市场扩大,分工深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6)外资进入中国,挤压效果vs搭便车 外延式增长:高投入、低产出 3.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与工业化继续推进(1927-1936) 第二个黄金时期 工业年均增长率8.4%,甚至是达到起飞阶段。1936年是各项指标最高年份。 特点: (1)强政府 全面干预经济,政府规划、调节与引导经济发展; (2)相对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 (3)国家资本与国企成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 (4)民企从无序竞争、产业无进入壁垒到有序竞争、进入壁垒。 (5)产业结构从轻型化到“轻重型化” 4.经济衰退(1937-1949) 抗战与内战 三.近代经济增长波动的源泉 1.动力因素 制度变迁与制度激励——决定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