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策略運用資訊科技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 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 每戰必敗。 -- 孫子兵法 謀攻 (西元前500年) 兵以正合, 以奇勝。善之者, 出奇無窮。奇正還相生, 如環之無端。 -- 司馬遷: 史記田單列傳 以正治國, 以奇用兵, 以無事取天下。 -- 老子: 道德經 Rivals, Rivals Everywhere. (競爭者, 到處都是競爭者) -- Business Week 1999 綱要 一、競爭、優勢、策略 二、策略的分類 三、資訊策略規劃方法 四、策略結合模式 五、策略資訊系統架構 六、策略重要性矩陣 七、價值鏈、價值店、價值網路、利潤池 八、五力分析 九、資訊科技創造競爭優勢 [略] 十、全球資訊系統 一、競爭、優勢、策略 競爭(competition)是成功、失敗或生存的關鍵。 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可以在一產業控制市場,得到超過平均獲利水準的能力。 維持優勢(sustainable advantage): 在一產業維持競爭優勢。 “創業惟艱,守成不易” 競爭對手可以模仿你的競爭優勢,優勢就不可能維持長久。 策略(strategy): 創造唯一而有價值的市場企業定位,包括產生一些差異化的活動。 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y): 在一產業追求或達到競爭優勢的策略。 策略資訊系統(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SIS): 支持或形成企業競爭策略的資訊系統。 作業效益(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利用管理工具或技術,例如: 全面品管、標竿管理、增加生產力、品質、和速度。 二、策略的分類 以企業功能做策略分類: 市場/行銷策略、合作/產業策略、管理策略、資訊策略。 一般策略: 差異化、成本領導、集中/利基。 策略構型: 防禦者(defender),分析者(analyzer),探勘者(prospector). 發展策略的分類: 策略基礎、策略方向、策略方法。 三、資訊策略規劃方法 策略規劃的步驟(規劃的名詞與步驟) (圖6-8) 策略規劃方法 (圖6-9) 資訊策略管理(規劃)架構 (圖6-10) 四、策略結合模式 策略結合(strategic alignment): 企業策略和資訊策略的結合關聯(圖6-13 )。 策略結合的四種觀點(圖6-14)。 資訊科技策略規劃: 多條路線同時進行(圖6-15 ); 按部就班(圖6-16)。 五、策略資訊系統架構 策略資訊系統(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SIS)的定義: “支持或形成企業競爭策略的資訊系統” 策略資訊系統不一定是高階主管的資訊系統, 反而經常是基層的資訊系統。 達到策略目標, 創新競爭優勢。 六、策略重要性矩陣 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模式: 以[市場佔有率]和[市場成長率]作為二個座標, 分成四格: 明星(Star)、現金乳牛(Cash Cow)、問題兒童(Problem Child)、狗(Dog)。 策略重要性矩陣(strategic importance matrix), 或稱資訊科技策略方格(IT strategic grid) 以[現有資訊系統對企業的策略影響]及[規劃未來資訊系統對企業的策略影響]作為二個座標, 分為: 策略型(strategic),工廠型(factory),轉捩型(turnaround),支持型(support). 七、價值鏈、價值店、價值網路、利潤池 價值鏈(value chain): 分析哪些活動會增加多少企業的價值。 圖6-21 價值鏈 (Porter 1985); 圖6-22 銀行的價值鏈。 供應鏈(supply chain): 企業價值鏈和上下游廠商的價值鏈結合在一起。供應鏈之間產生交易成本。 垂直整合: 跨足或併購上游或下游的價值鏈。 水平整合: 擴大或併購相同生產或作業的價值鏈。 委外(outsourcing): 不但沒有垂直整合,甚至將自己內部價值鏈的活動,外包給其他廠商做。 雖然垂直不整合(vertical de-integration),但資訊系統更需要垂直整合。 價值店、價值網路 Thompson (1967)將組織技術分為三種類型: 串連(long-linked)技術: 序列式相關工作,連續的產出,標準化的產品。例如: 裝配線。 密集(intensive)技術: 以重複循環解決高度特殊性問題,適合個案或專案的顧客,例如: 顧客化或個人化的產業。 媒介(mediating)技術: 促進顧客或會員的中介服務,例如: 經紀商。 Stabe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