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VIP

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 案江南衡山在《漢志》長沙國湘南;江北霍山在廬江灊縣,即天柱山。皮錫瑞說,衡霍兩山皆有二名,古多謂霍爲衡,後多謂衡爲霍。武帝前之《大傳》、《爾雅》所謂“霍山”實爲江南之衡,《楚辭·天問》“吳獲迄古,南嶽是止”,南嶽亦當爲楚地之衡。武帝移嶽神于江北天柱,《史記》所謂“衡山”實爲江北之霍。《黥布列傳》“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淮南衡山列傳》“徙爲衡山王,王江北。”《始皇本紀》“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則馬遷所謂“衡山”非謂江南衡山,乃江北天柱。《封禪書》之“衡山”亦是霍山,非别用古文説。皮說甚是。 南嶽“衡山”既爲江北之霍,非古文說,則《史記》載《堯典》古文說可考者僅有一處: 《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律和聲《藝文志》“《書》曰:‘詩言志,哥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哥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哥。”《論衡·謝短》云“《尚書》曰‘詩言志,歌詠言’。”字作“哥”、“咏”、“詠”。案《說文》“詠,歌也”,“咏,詠或从口分別爲: (1)汧山。《漢志》右扶風汧縣:“吳山在西,古文以爲汧山,雍州山。” (2)終南。《漢志》右扶風武功:“太壹山,古文以爲終南。”今文說以太一、終南爲二山。 (3)惇物。《漢志》右扶風武功:“(垂)[岳]山,古文以爲敦物,皆在縣東。” 今文義《禹貢》雍州“終南惇物”謂終南饒物產,不以惇物爲山名。 (4)外方。《漢志》潁川郡崈高:“武帝置以奉大室山,是爲中岳,有太室少室山廟,古文以崈高爲外方山也。” (5)內方。《漢志》江夏郡竟陵:“章山在東北,古文以爲内方山”。 (6)陪尾。《漢志》江夏郡安陸:“横尾山在東北,古文以爲倍尾山。”今文《尚書》以泗水陪尾釋之。 (7)嶧陽。《漢志》東海郡下邳:“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爲嶧陽。”今文說似以魯國鄒縣鄒嶧山當之。 (8)震澤。《漢志》會稽郡吳縣:“具區澤在西,揚州藪,古文以為震澤。” (9)敷淺原。《漢志》豫章郡歷陵:“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古文以爲傅淺原。” (10)豬野。《漢志》武威郡武威:“休屠澤在東北,古文以爲豬壄澤。” (11)流沙。《漢志》張掖郡居延:“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此外,《漢志》引桑欽說亦當爲古文說,凡六例: (1)《漢志》上黨郡屯留:“桑欽言絳水出西南,東入(海)[漳]”。信都國信都“《禹貢》絳水亦入海”。桑欽以為絳水入漳,班固以為入海爲異。 (2)《漢志》平原郡高唐:“桑欽言漯水所出”。東郡東武陽:“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班固以為漯水(字當作、濕、溼)出東武陽,與桑欽言出高唐爲異。 (3)《漢志》泰山郡萊蕪:“《禹貢》汶水出,西南入泲,汶水,桑欽所言。”琅邪郡朱虛:“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有三山、五帝祠。”則兩汶水《漢志》以萊蕪汶水當《禹貢》汶水,說同桑欽古文。 (4)《漢志》丹揚郡陵陽:“桑欽言淮水出東南,北入大江。”《禹貢》淮水出南陽郡平氏東南之桐柏山,《漢志》、《水經·淮水》皆同,丹陽郡淩陽所出亦名淮水,所謂小淮河、東溪水。 (5)《漢志》張掖郡刪丹:“桑欽以爲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淮南子·墬形》說弱水出窮石(祁連山),二義不相抵牾。 (6)《漢志》中山國北新成:“桑欽言易水出西北,東入滱。” 《史記·夏本紀》載《禹貢》全文,未詳其言山水所在,就《史記》全書上下可考者言之,與上述十七條古文說並無相合之證,且與今所見劉歆、鄭玄、《水經·禹貢》說多有不合。例如: (1)《封禪書》:“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吳岳鴻冢瀆山瀆山,蜀之汶山。四大冢鴻、岐、吳、岳,皆有嘗禾即鄱水、餘水、修水、豫章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合湖漢水爲九,俱入江,故曰九江。《水經·禹貢》云九江地在長沙下雋西北,胡渭申之,謂湘、資、沅、灃等九水入洞庭而入江。 《夏本紀》作“九江甚中”,《河渠書》太史公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淮南王傳》“擊廬江,有尋陽之船,結九江之浦,絕豫章之口。”《龜筴傳》“廬江郡常歲時生龜長尺二寸者二十枚輸太卜官”,與《禹貢》“九江納錫大龜”正合。《史記》以“九江”約在尋陽一帶,廬江豫章二郡之間。其說近之,而與劉歆、《水經·禹貢》說不同。 可指爲古文說者或有兩處: (1)《禹貢》“東過洛汭,至于大伾。北過降水,至于大陸,又北播爲九河,同爲逆河,入于海。” 《河渠書》太史公曰:東闚洛汭、大邳迎河此《漢志》勃海郡:“莽曰迎河”,南皮:“莽曰迎河亭”可證。“迎河”、“逆河”之義,鄭、王、孔以為九河會同爲一,一河逆受九河而入海。據《河渠書》,似馬遷亦以為實有地曰“迎河”,或系古文說。班義則當同《溝洫志》大司空掾王橫說“往者天嘗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爲海所漸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