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 - 地理学报.pdf

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 - 地理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 - 地理学报

第71 卷第3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1, No.3 2016 年3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March, 2016 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丁 亮,钮心毅,宋小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 摘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 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 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 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①上海中心城的就 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②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 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③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 一定越大;④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⑤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 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 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 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关键词:就业中心体系;手机信令数据;通勤;上海中心城 DOI: 10.11821/dlxb201603011 1 引言 2 上海中心城是指上海外环线以内的城区,面积约664 km ,有约1132万常住人口和 417 万第三产业就业岗位,以占全市行政辖区10%的面积集聚了全市49.2%的常住人口和 ① 75.9%的第三产业就业岗位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愈发紧缺,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完 善中心城的多中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客观现实究竟如何?例如就业岗位如何分 布,就业中心规模多大、就业者来自何处等,如果无法准确把握这些基本特征,为构建 多中心体系而调整土地使用、建设交通设施、配置公共设施就有可能发生目标和效果的 错位、偏移。从产业功能的角度,城市中心的首要条件应是就业中心。对此,已有学者 [1] [2] 开展了调查和测度工作,认为上海中心城已形成了多个就业中心 ,有主次之分 ,就业 ② 中心体系正在向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方向发展 。但前人收集数据时,空间单元可能 过大 (例如以街道为单元),无法在较大的空间单元内部再细分,就业中心的边界只能和 [1, 3-4] 某个或几个空间单元重合,与实际边界可能存在偏差 ,且缺少对就业者通勤方向和范 收稿日期:2015-09-01; 修订日期:2015-11-15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种子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Foundation: Seed Funds of China Intelligent Urbanization Co- creation Center for High Density Region;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作者简介:丁亮(1986-), 男, 浙江绍兴人, 博士, 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E-mail: 1310147dl@tongji.edu.cn 通讯作者:钮心毅(1971-), 男, 浙江湖州人,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 E-mail: niuxinyi@to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