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纯铜电阻率的拟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纯铜电阻率的拟合

纯铜电阻率的拟合 参考公式如下: 文献参考自: 利用以上公式对铜的电阻率做点,方便导入到其他软件中,进行其他分析。 利用上述公式,用LINGO编程: 取RRR值124,得到结果如下: 曲线如下: 对比其他铜的电阻率数据: 这个电线铜的剩余电阻比为208,有点略高,一般的纯铜估计也达不到这个纯度吧。数据勉强凑合。 利用上述数据做个简单的电热分析 描述如下: 一直径为6mm的铜电流引线,长度初始值为100mm,一端裸露在空气中,设温度为295K,一端用制冷机冷却,设稳定后温度为60K,通电流209A,求冷端漏热。 模型及网格如下: 温度分布: 引线压降,可以看出,电流引线两端的压降为0.093mV 热流密度,冷端的热流密度为1.1763e6W/m/m 热流量 可以得到冷端漏热为33.259W,漏热偏大。现对铜导线的长度做优化,得到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冷端漏热是随长度递减的,当L=250mm时,冷端漏热已到13.337W。而冷头II级的60K制冷量大于50W,应能满足制冷要求。 误差分析: 此例未考虑热导率随温度的非线性变化,仅取500这个近似的平均值。可能是造成误差的最大因素。 model: !纯铜电阻率拟合; sets: cis/1..5/:ci; dats/1..14/:temp,pi,pt; endsets !data; data: temp=@ole(F:\pt\pt.xls); enddata ci(1)=-9.600976; ci(2)=-12.52445; ci(3)=8.309361; ci(4)=-1.583458; ci(5)=0.0993132; @free(ci(1)); @free(ci(2)); @free(ci(4)); rrr=124; pr=(1.54)/(rrr-1); @for(dats(x):pi(x)=@exp(@sum(cis(i):ci(i)*(@log(temp(x)))^(i-1)))); @for(dats(x):pt(x)=pr+pi(x)); data: @ole(F:\pt\pt.xls)=pt; enddata end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