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资源成与转化.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水资源成与转化

计算公式如下: P=f1p1/F + f2p2/F .....+fnpn/F f1,f2.....fn——各相邻等雨量线间的面积(hm2) p1 ,p2....pn——为各相邻等雨量间的雨深平均值(mm) F——区域总面积(hm2或km2) P——区域平均降水量(mm) 等雨量线法考虑了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理论上较充 分,计算精确度较高,并有利于分析流域产流、汇流过程。 缺点是对雨量站的数量和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 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一. 自然水循环形成的水资源转化关系 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转化过程主要表现在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称为“三水”转化。 二.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转化的影响 在人类活动影响作用下,人为改变原有的水资源系统 (包括水资源系统结构、径流过程以及作用机理等),使原来的水资源系统更加复杂。 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兴建蓄水、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自然的流动特性和转化过程;②兴建引水、提水工程,大量开采地表、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使用量和消耗量;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退水的排放,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质状况。 三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多数科学家研究认为,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流趋势。 气候变化必然会引起水循环的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直接决定着水循环的强弱,引起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和水资源数量的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 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河流水位的变化,从本质上看是河流流量的变化,流量增大,水位升高;流量减小,水位降低。因此,水位变化实质上是流量变化的外部反映和表现;另一方面,流量大小可以通过水位高低反映出来,即二者呈某种函数关系Q=f(H),水位升高,流量增大。即Q=f(H)呈单调递增函数。 (2) 径流总量W 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断面的总水量(一般指出口断面)。常用单位为m3,其计算式为: ? W = QT 式中:Q为流量(m3/s);T为时段(如日、月、年等)长。 (3) 径流深度R 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也就是把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深度。通常用mm作为单位。 W:为径流总量(m3); F:为流域面积(km2); (4) 径流模数M 是指单位时间在单位流域面积上的产水量。常用单位为dm3 / (s· ?km2),其计算式为: ? M = 1000 Q/F 式中:Q为流量(m3/s);F:为流域面积(km2); 1000为单位换算系数(即lm3水为l000dm3)。 径流模数最能说明与自然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径流特征。 通常用径流模数来比较不同流域的单位面积产水量。 (5) 径流系数(a) 指任一时段的径流深度(径流总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总量)之比值。 (6) 模比系数 (径流变率) K 是指某一时段径流值(Mi, Qi或Ri)与同时段多年平均径流值(Mo, Qo或Ro )之比。 (三)径流形成过程 指从降水开始到水量流出河流出口断面为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常将降雨径流形成过程概化为四个阶段:流域降雨阶段、流域蓄渗阶段、流域产流和漫流阶段、河网汇流阶段。 流域降雨阶段 流域蓄渗阶段 通常通常把降雨开始之后,到地表径流产生之前,降雨的 截留、下渗、填洼及蒸散发等雨水的耗损过程概化为流域的蓄 渗阶段(停蓄阶段)。 3. 坡地产流和漫流阶段 产流:当流域内的降雨量满足了流域蓄渗之后,若降雨持续进 行,则开始产生地表或地下径流。 包气带:指地表面与潜水面之间的 岩石土壤层带,是由岩石土壤(包 含风化壳)构成的有孔介质蓄水体。 包含有空气,为水、土、气三相系 统 。 饱水带:包气带以下即地下水面以 下饱含水分的岩石土壤层带,为水 、土二相系统。 直接径流:壤中流和地表径流相互转化,将二者合称为直接径 流。 基流:地下径流运动慢,变化也慢行,补给河水的地下径流平 稳而持续时间长,构成河流的基流。 4.河槽集流阶段(河网汇流) 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Rs、壤中流Rss和地下径流Rg通过不 同路径注入河网后,在河网内沿河槽由上游向下游作纵向的流 动和汇集,直到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河槽 集流或河网

文档评论(0)

技术支持工程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仪器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