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渔夫的故事》课件3.pptVIP

(2016年秋季版)《渔夫的故事》课件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渔夫的故事》课件3

渔夫的故事 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辛巴达航海历险记》都出自此书。 《一千零一夜》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民间故事一般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艺术感染力强。它的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话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 词语积累 自言自语 弥漫 披头散发 巍峨高耸 桅杆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堂堂 下流无耻 故事的情节: 渔夫捞瓶→渔夫开瓶→魔鬼现身→渔夫投瓶 →魔鬼逞凶 →魔鬼入瓶 渔夫经过四次撒网、捞到铜瓶,撬开锡封、放出魔鬼,那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魔鬼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堡垒似的头颅, 铁叉似的手臂, 桅杆似的腿杆, 山洞似的大嘴, 石块似的牙齿, 喇叭似的鼻孔, 灯笼似的眼睛, 奇形怪状, 非常丑陋凶恶。 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哪些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什么特征? 外貌 比喻 排比 夸张 凶恶 人物形象: 【 】的渔夫 【 】的魔鬼 诚实、善良、机智、勇敢 凶残、愚蠢、狡猾、虚伪 鲜明 1、“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 2、这时候渔夫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3、……于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 4、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 语言描写 诚实善良 心理描写 勇敢 语言描写 凶残虚伪 动作描写 愚蠢 分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主题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渔夫与魔鬼的斗争,最后以渔夫的胜利告终,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这则民间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 2、渔夫和魔鬼在听对方叙述前都要求对方说简短些,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状态? 合作与探究 不会。魔鬼是人性恶的化身,不仅许下的第四个诺言不近人情,而且当他重新被封进胆瓶里时,他竟改口说那个诺言是开玩笑,这就是渔夫指出的魔鬼下流无耻的本性。按照以上这种情形去解读、推测,我们很难相信魔鬼会兑现他的前三个许诺。 但是,《一千零一夜》中原故事的最后结局,魔鬼又兑现了他重新许下的诺言,这既表现了在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观念中,魔鬼也有“人性善”的一面,更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观念(这也是文化观念)中安拉是惟一主宰,对安拉起誓,渔夫就相信了。所以,以此解读,不排除魔鬼兑现前三个许诺的可能。此外魔鬼的心理也符合世俗人的心理,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才许下了第四个恶毒的诺言。这样看,前三个许诺也有一定的可信之处。 渔夫的心理在于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魔鬼要这样对待救他的人,死亡的恐怖也使他无心听那些过长的诉说。 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渔夫是非死不可的,说什么、问什么都是多余的,何况他已经忍受、等待了太长的时间了,所以也叫渔夫说简短些,别再啰嗦。 思维训练 (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 (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课外阅读推荐: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三个苹果的故事》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阿拉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