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SS数字填图应用实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GSS数字填图应用实例

1:5 万数字填图应用实例 张彦杰 2010 年9 月 目 录 1 野外总图库创建1 2 野外路线数据采集3 2.1 创建野外手图4 2.2 野外手图数据转入掌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6 2.3 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7 2.4 野外路线资料室内整理22 2.5 复查野外路线数据的录入43 3 野外手图数据入野外总图库50 3.1 野外地质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50 3.2 野外总图库数据整理54 4 数字实际材料图制作68 4.1 进入实际材料图库69 4.2 地质体界线形成70 4.3 地质体面形成76 4.4 地质体赋属性81 4.5 实际材料图整理85 4.6 地质代号批注修改并自动回填原始资料库87 5 编稿原图的制作89 5.1 打开编稿原图库90 5.2 全面编辑整饰编稿原图92 6 专题图的制作96 7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98 7.1 基本概念98 7.2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集99 7.3 地质图数据库建库基本操作 100 7.4 编稿原图及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修改操作 138 7.5 数据库提交 150 7.6 数据库检索 152 序 为更好地推广应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数字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此 操作实例说明书。文稿实例数据引自 1:5 万瑶里幅,该图幅是中国地地调局2006 年在皖赣 相邻区部署的1:5 万4 幅联测区调项目其中一幅。该项目历时4 年,大致经历了资料收集→ 设计编写→野外调查→最终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评审→修改认定→资料汇交等 阶段工作流程。项目全程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野外填图阶段共设4 个填图小组,配 备4 套野外采集设备(包括掌上机、数码相机),桌面电脑6 台,打印机1 台。项目野外原 始资料(包括实际材料图库、野外手图库、野外总图库)按 1:5 万图幅所辖的 1:2.5 万图幅 进行数据采集、组织管理。剖面数据、编稿原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遥感解译数据库及综 合成果数据库等按1:5 万图幅进行组织管理。项目最终成果评审认定为优秀级。 1:5 万瑶里幅工作是按项目总体工作部署进行的。区内主要为一套火山-陆缘细碎屑岩 为主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构造-地层体,以北东向斜切图幅的瑶里-鄣源构造带为界,南为溪 口岩群浅变质无序地层体,北为成层有序的双桥山群,另有少量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地层 呈构造荚块产出于断裂带中。区内岩浆岩可分为新元古代基性火山-侵入岩组合及燕山期花 岗岩类,其中前者呈构造岩块产出,研究认为属初始洋壳型基性岩组合;燕山期花岗岩类广 泛分布,我们按侵入岩年代单位对其进行了详细划分。区内不同性质、不同期次的脆性及韧 性断裂活动较为强烈,使地质体呈构造岩片叠置。已知金、铜、铅、锌等矿(化)点大都沿 瑶里-鄣源区域性超壳韧性变形带及其附近分布。区内不同类型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 烈、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丰富生动的地质图像。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常规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制作→地质图 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本文以1:5 万瑶里幅为例,就野外总图库创建直至地质图空间 数据库建库整个操作流程进行了较系统说明。 2 1 野外总图库创建 要使用数字填图系统,对新的工作图幅,必须创建图幅库(每个图幅只需一次) ,野外总 图库一般包括系统自定义的地质要素采集图层文件和地理背景图层文件。现以1:5 万瑶里幅 所辖的1:2.5 万陈村幅野外总图库(图幅PRB 库)的创建为例,对其操作步骤进行说明。 (1)选择工作图幅 1:2.5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