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稻杂优专硕士十时.ppt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杂优专硕士十时

一)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 基因型的杂合性是杂种优势的基础,在杂合子中,来自双亲的染色体和主要来自母本的细胞质构成一个全新的胞内环境和核质关系。 全新的胞内环境对来自双亲的遗传基础构成了一个新的调控系统,杂合子的生长发育就是在这种全新的调控系统下进行的因此。 杂种优势现象实际上就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外在表现,除了在DNA水平探讨位点杂合性及QTL互作方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外,更需要从杂交种与亲本在基因表达调控角度探讨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二)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 2、遗传差异的衡量 亲缘关系分析 形态性状分析 生化指标分析 DNA 分子标记 B、基于分子标记的分析 2. Outline of QTL analysis 2.1.1 遗传连锁图构建基本原理 遗传连锁分析是通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基因的重组来研究基因的连锁群及各基因间的相互位置与距离 包括四个步骤: A.创建遗传分离群体 B.识别亲本的基因型, C.估计标记间的连锁关系及重组率,D.确定标记位点排列。 2.2.1 Simple interval mapping (SIM) 2.2.2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2.2.4 QTL分析的软件 WinQTLCart QTLNetwork MapQTL QTL IciMapping Mapmaker/QTL PlabQTL Qgene 四)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群概念 杂种优势群的构建方法 杂种优势群的应用 杂种优势群是指一组遗传基础丰富、共祖先关系密切、主要特征特性趋向相近和一般配合力较强的自交系类群。 每个杂种优势群群内的自交系相互杂交,没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而不同杂种优势群之间自交系相互杂交,则可能获得强优势组合。 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 水稻自花作物 如何商业化生产杂交种子? 一)植物雄性不育 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不育 利用化学试剂 利用化学试剂 谷子化学杀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前苏联古比雪夫农业科学研究所1966~1967年用0.8%~1%剂量的乙烯利对谷子进行杀雄试验,自交不育度100%。 重点利用水稻杀雄剂2号对谷子进行了杀雄技术探讨。称将该项技术用于谷子杂交育种,简化了谷子手工单花去雄手续,可提高杂交功效10倍以上。 化学杂交剂津奥啉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津奥啉对参试品种都有杀雄、抑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小麦化杀杂交剂。 绝大部分品种雄性不育率达98%以上,异交结实率大部分达60%以上。 不同品种对津奥啉反应有差异,普遍有降低株高与推迟抽穗现象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1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3种化学杂交剂SQ-1,GENESIS和BAU940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 SQ-1在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The first plant CMS was reported in 1904. CMS has been found in over 150 plant species. 1) 孢子体不育 花粉育性由孢子体基因型决定 具Rf/Rf 和 Rf/rf 基因型植株的花粉育性正常,具rf/rf 基因型植株的花粉败育 杂交稻(F1)具Rf/rf 基因型,花粉育性正常,结实率正常 二代有不育株出现,因为分离出 Rf/Rf 、Rf/rf、rf/rf 三种基因型植株, 具rf/rf 基因型的植株不育 2) 配子体不育 花粉育性由配子体基因型决定 具RfRf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只有Rf 这种基因型,花粉育性正常 Rf/rf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有Rf 和 rf 两种基因型,有Rf 基因型的花粉育性正常;有 rf 基因型的花粉败育 具rf/rf 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败育 杂交稻(F1)具Rf/rf 基因型,50%花粉败育,但结实率正常 二代没有不育株出现,因为只有分离出 Rf/Rf 、Rf/rf 两种基因型植株 3. 水稻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 分子基础 3. 1 水稻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 3. 2 水稻雄性恢复基因的分子基础 不育系繁殖 杂交制种 三)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的利用 (两系法) 石明松 1973 在农垦58中发现不育株为PGMS Cloning PMS3 (Ding et al 2012, PNAS) 两系不育系繁殖和制种 光敏不育系利用 不育系繁殖:短日照条件(晚稻) 制种: 长日照条件 (早稻) 四)滇型杂交粳稻的发展 气候因素 1)倒春寒 2) “5月寒”或“梅雨寒”, 3)高温逼熟 价格因素 由于高温逼熟,品质降低,价格下降,尤其是早期的一些籼稻品种 3.2 滇型杂交粳稻作早稻的特点 抗逆 生育期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