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戏剧起源与形成.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戏剧起源与形成

中国古代戏曲史 第一章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戏剧胚胎 古剧的起源 :“戏曲”包括言语、动作、歌舞故事等基本元素,究其性质则属于戏剧,而戏剧本质无疑是装扮表演。装扮表演起源于人的行为模仿本能。先秦时期装扮表演寄生于三类文化活动中,依时间先后分为三种:舞蹈、宗教祭祀和俳优。这种装扮模仿虽不同程度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素质,但还处于自发而不是自觉的低级阶段,也缺乏对故事情节的演述。因此,只能算是戏剧的萌芽或孕育阶段。 上古《弹歌》 歌舞艺术是组成中国戏曲的重要的艺术因素,其起源也最早。在上古社会,歌舞所表现的内容与先民的劳动有关,如《吴越春秋》中记载有一首《弹歌》,相传为黄帝时期所作,词云:“断竹,续竹,飞土,逐穴(肉)。”歌唱的是狩猎活动。《尚书尧典》记黄帝乐官夔自述:“予拊石击石,百兽率舞。” 屈原与《九歌》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歌舞艺术在形式、内容和功用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不论宫廷还是民间,巫术、祭祀歌舞十分盛行,与原始社会的歌舞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故事性加强,二是娱人的成分增加。 如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九歌》就是楚国民间祭祀时用的一套乐歌。 方相氏与傩戏 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响。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俳优装扮——优孟衣冠 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宫廷内,还有一种专供统治者调笑取乐的俳优,他们用滑稽的语言和动作演绎具有讽谏意义的内容,劝谏统治者。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载“优孟衣冠”的故事。 故司马迁谓其“谈言微 中,亦可以解纷”。 有学者将“优孟衣冠” 说成是中国戏曲的开端, 优孟是中国最早的 戏曲演员。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戏剧雏形 一、汉代百戏 汉代百戏,当时又称做“角抵”。汉代百戏中不乏装扮表演,有的甚至发展到装扮人物,采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水平,如《东海黄公》。它已具备了由演员装扮人物,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戏剧要质。 二、魏晋优戏 三国时的《许胡相争》、《辽东妖妇》由人物扮演而增加故事情节,故也可看作角抵之余风。 男旦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代,主持祭祀仪式的就有女巫与男觋之别。男觋就是男性的巫。东汉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中有“女娥坐而长歌”的记载。 三、唐代歌舞剧 唐代产生了一些由歌舞结合角抵打斗的情节小戏,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兰陵王入阵曲》,另一个叫《踏谣娘》,其中故事情节的再现性因素十分突出。源出北齐。 四、唐代参军戏 参军戏是由两个演员合演的一种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后来“参军”、“苍鹘”发展为角色名称。源于后赵之周延贪污事。 唐代的参军戏不仅角色与表演有固定程式,就是角色的化装服饰也达到了程式化 水平。总之,汉代百戏、魏晋优戏、唐代歌舞剧、唐代参军戏标志着中国戏曲的雏形已经眉眼具备,终于形成降生了。 第三节 宋金时期戏曲的形成 形成的时间及条件: 宋金时期,这里特指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及与南宋对峙平行的北方金朝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戏剧的种类主要有宋杂剧、金院本、温州南戏以及傀儡戏与影戏。 宋金戏曲之所以能够形成,除了前代戏剧遗产的不断积累,还离不开当代所提供的一些重要条件。最根本的一个,是由于宋金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市民队伍迅速壮大,急剧增长的对文艺娱乐的社会需求所导致的艺术消费的商业化。 瓦舍勾栏 北宋中后期在一些大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瓦舍勾栏,就是艺术商业化的产物,也是直接锻造铸成戏曲的大熔炉。所谓瓦舍 ,也叫瓦肆、瓦子,是宋金城市里表演各种技艺的游乐场所。瓦舍中表演不同技艺的看棚,四周围以栅栏,叫“勾栏”,其中就有专供杂剧演出的剧场。瓦舍勾栏最突出的特点是,艺人以广大市民群众为消费对象,把表演作为商品论价出售。 一、宋杂剧 唐代已有“杂剧”之名,是歌舞小戏、参军戏的通称。宋代开始广泛采用这个名称,包括化装人物以演述故事之类的各种戏剧性表演,但主要用以指称滑稽戏。由北宋而南宋,由宫廷而民间化。 官本杂剧 宋杂剧没有剧本传存下来,只有280个剧目载于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这些剧目被称作“官本杂剧”,说明是在宫廷中上演的。但到南宋时已不限于宫廷。 宋杂剧的特征 1、上场角色为五个。末泥、引戏、副净、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