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水产动物疾病监测-动物疾病研究报告行动知识家-家畜卫生
2008年水產動物疾病監測
涂堅1*、陳媺玫2、謝嘉裕3、趙嘉本4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2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3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前言
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會員國彼此間水產動物產品之貿易往來需遵循輸入國之輸入檢疫規範。在檢疫條件中,國際間水產動物產品輸入國有關(一)應檢疫水產動物疾病項目,(二)無特定水產疾病地區或無特定水產疾病魚場之認定均依照 OIE)水產動物健康法典規定而規範;此外有時亦可要求輸出國增加檢測會威脅該國產業的疾病(雖然該病並不屬於OIE規定之法定傳染病)。一般而言,輸入國有關活水產動物進口除了要求外表無臨床症狀外,尚須有持續兩年以上無國指定特定疾病監測紀錄。若無該監測紀錄,逐批產品檢驗替代紀錄;但是拒絕該產品輸入。紀錄會造成輸出業者額外作業時間;嚴重者甚至喪失輸出的機會。本計畫旨在結合國內及專家學者建立監測系統,選定志願參加監控之輸出養殖場,對於OIE水產動物健康法典規定魚蝦應檢測疾病進行監測。除可逐年建立我國本身水產動物特定疾病監測資料,縮短業者外銷活水產動物檢驗時間外;尚可透過本監測計畫早期了解我國是否有新浮現的海外水產動物疾病入侵,及早撲滅該病原,避免其擴散,確保我國水產養殖業不受新病原污染,提升其外銷之國際競爭力。監測採樣方式及分工檢測水產動物及病種類結果
表1為水產動物疾病監測場次及採樣次數,顯示輸出水產動物監測計畫共監測56場養殖場,採取樣品182次,檢驗病原6743次。表2為海水魚病毒性疾病監測結果,顯示今年我國主要輸出海水魚病毒性疾病為野田病毒症(檢出率為36%),及石斑虹彩病毒症的2%。表3為淡水魚病毒性疾病監測結果,顯示今年我國主要輸出熱帶魚並無任何病毒性疾病檢出;錦鯉則檢出7%錦鯉疱疹病毒陽性。表4為輸出對蝦病毒性疾病監測陽性結果,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症病毒陽性率為69%,白點病病毒陽性率為6%,陶拉病毒3%,黃頭病毒22%。軟體動物方面,在外銷九孔未檢出任何OIE規定之疾病。
討論
海水魚病毒性疾病監測結果(表2)顯示,我國今年主要輸出海水魚病毒性疾病為野田病毒症(Betanodavirus infection, Viral encephalopathy and retinopathy(VER) 或 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又名神經壞死病毒症﹝6﹞)檢出率為36%,及石斑虹彩病毒症的2%。與去年監測結果相比,今年野田病毒症檢出率下降(去年為46%),而虹彩病毒症檢出率則相差不多(去年為4%)。但若將石斑魚養殖細分為養成池及稚魚池,則發現稚魚(小於5克,小於6公分)有高達64%的陽性檢出率(去年僅46%),而養成池的石斑(10克以上)則未有野田病毒檢出。分析海水石斑魚高比率的野田病毒檢出率及低的虹彩病毒檢出率,顯示目前我國海水石斑魚主要病害為野田病毒症而且主要危害種苗繁殖場(生產受精卵)、魚花培育場(購買受精卵並繼續培育至3公分的白身)及吋苗培育場(購買白身養至2吋)階段,因此未來我國輸出海水魚應加強防治本病。石斑魚的野田病毒症檢出率年年都升高,因為本病毒的傳播途徑除可透過垂直感染﹝1﹞,藉著繁殖傳給下一代魚苗外;尚可透過養殖場汙染水源傳染給仔魚。因此未來防範本病須透過四個方向來進行,一為慎選無污染病毒的種魚繁殖,利用PCR檢測及抗體篩選﹝9,11﹞可達成本目標;另一為做好場內水質及環境之消毒,提供無病毒飼養環境給無汙染的魚苗養殖用;三為及早對仔魚進行疫苗免疫﹝3﹞,使其離開吋苗場前即需具有抗體保護,如此才有可能在污染的養殖環境生存下去;四為對免疫過尚未產生抗體前的階段保護,石斑魚孵化後約3週免疫系統才發育完整,此外免疫後尚需2至3週才能產生抗體保護,因此需開發被動免疫製劑(如抗野田病毒之IgY或抗體),透過口服或浸泡使用,保護稚魚度過至少1.5個月的免疫空窗期。本病毒目前為各國的重要海水魚疾病,其生物特性為感染早期魚苗及稚魚,並引起極高的死亡率,但是隨著魚類成長,本病的感染轉為不顯性感染,而死亡率則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2,7﹞。因此如何培育出具抗體保護,可耐過孵化後4個月外界嚴重病毒污染養殖環境的魚苗應是本產業生存的重要關鍵技術。我國為石斑魚苗輸出國,雖然本病OIE於2003年已排除在應通報疾病之列,但鑒於國際信譽與競爭力,如何輸出健康魚苗仍為我國政府應持續強化的研究課題。
我國淡水觀賞魚監測自2004年監測至今,連續4年半均無OIE規定的重要病毒性疾病(VHS: 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 SVC: spring viremia of carp, IHN: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EHN: epizootic hematopoiet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