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与造园一园林设计
沉着——沉与浮之间的积淀 整体关照作为艺术的总原则,其方式包含有形和无形的连贯2种。书法上,体现在字的笔画之间、或字与字之间的照应、映带,产生出前后呼应、顾盼生情的美感。有形的连贯指点画的牵连缭绕或欲断还连,表现为笔画自身或笔画之间的连写,有迹可循;无形的连贯指虽不以牵丝相连而是以气脉相贯的虚线相连。照应原则的作用就是把书作中各个字复杂多变的笔画有机地统一起来,让作品产生出内在的动感。 顾盼深情,映带左右 书法形式——造园手法 造园要从园与周围环境、上下景观的联系中去经营,使整个景区的布局照顾到人的视线效果和心理体验,互为因借。游人于行进中或因地形的高低错落产生俯视与仰视的视线效果,或因空廊、漏窗等若隐若现地取得园内外景物间的呼应与渗透,充分感受造园者精心安排下的借景、对景等一系列的技巧和手法,体验景观相互顾盼、协调贯势的关系。 园区给人的感觉应当是豁然开朗的,通过障景、对景的手法,着重表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感,并且引入集中的水面创造开阔的视线与恬淡清爽之感。 造园意向 造园中,此区域的主题是通过刻画苏轼参透人生达到宠辱不惊的心境后在其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超然恬淡。 超然 —— 一生的归宿 植物的配置 梅、兰、竹、菊指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象征傲、幽、坚、淡。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1、姿媚—— 崇高理想的流露—— 竹,柳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惟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 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竹 柳 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 苏轼的书法与人生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全才和艺术天才,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无不擅长。其在书法上,是尚意书风的急先锋,用书法途释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把书与人的情绪高度统一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并与整个时代艺术精神相吻合。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近来也有学者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在原有阶段上加入了暮年的“超然”。 一、姿媚——崇高理想的流露 赵孟颊评此帖为: “字画风流韵胜,难与落年同论。情文勤至犹可想,故是世间的墨宝。“ 精徽的笔触,姿媚的字态,郁郁的情韵将观者引入一个清新、纯净、理想化、诗意般的世界。这种书法风格充分暗示出年轻的苏轼刚出茅庐时的心态,对事对物的一种态度思想是多么的稚嫩、理想化。这就是年轻气盛的苏轼才华横溢的早期书法风格。真是字如其人,情合其时。 二、圆劲——苦难历程中的挣扎 元丰五年寒食节前黄州发生雨灾,人民失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挣扎在死亡线上。苏轼出于对百姓的同情,对不顾民间疾苦的“君门“的愤概,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发之于心,宣泄于笔端.写下尚意的代表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后人称其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全帖字体前小后大、由工而奔放、情感前抑郁后愤慨。用笔以侧锋为主,烂漫不羁,坚利凝重,一气呵成刚柔相济,以柔寓刚,外韧内强,纤拙适宜,寓忧息于点画之中。写出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关心和对君门的不满,写出了心中激愤之情,写出了自己志存高远却怀才不遇,在忧患的宋朝一再碰壁,一直处在政治的边缘,又不失旷达之怀。 《梅花诗帖》为初到黄州后所作,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苏轼唯一留世的大草作品。书作共6行,28字,前两行平稳自如,后几行笔势突变,飞动如脱缰之马,开阖如钱江潮涌。尽管开首两行还是“行意”重于“草意”,但通观全篇,总体上看是草书意趣。《梅花诗帖》不囿于笔墨的规矩、法度,而是任情恣性,任笔挥洒,将笔墨和情感完全融合,个性突显,笔意饱满,整幅作品显现出雄强恣肆的情感张力。 三、沉着——沉与浮之间的积淀 在晚年不断的升迁与贬滴途中,写下了书作《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这是苏轼59岁时所作,为人书俱老的典范以古雅胜虽姿态百出但结构仍紧密,无一笔失操纵,无一笔现板滞。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信笔挥洒,意忘工拙,有深刻的内涵,雄健的节奏感。 其艺术境界与忧患时代、忧息人生有很大的关系,是苏轼大起大落仕途的人生感悟艰难无奈之中的情感的表解。 四、超然—— 一生的归宿 在苏轼的遗留墨迹中《与谢民师论文帖》是他逝世前一年的作品,是从绍圣 初年到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总复习PPT专题一:认识自我{2017最新}.ppt
- 九年级地理毕业会考复习一曹新燕.ppt
- 九年级政治 第七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神圣使命 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九年级政治 第一课《公平、正义一人们永恒的追求》课件 鲁教版.ppt
- 九年级政治 3.8.2《灿烂文明之花》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九年级政治 第3单元《关注国家发展》单元评价教学课件 鲁教版.ppt
- 九年级政治 第十三课《神圣使命》课件 陕教版.ppt
- 九年级政治 《统一多民族国家》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九年级历史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ppt
- 九年级政治_第7课第1站《法治国家》课件_北师大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