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P TZ214-2005
客运专线铁路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5—09—22发布 2005—09—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主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施行日期:2005年9月22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年·北京
前 言
本指南根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认真做好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和验收暂行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经规标准[2004]8号)文件要求编写,供时速200~350km新建客运专线铁路试用。其内容以《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为基础而编写。
本指南共分13章,另有9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洞口工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开挖、支护、装运与弃碴、二次衬砌、监控量测、防排水、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等。
本指南主要修订的内容有:
对施工中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的主要项目作了规定。
明确了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应优先采用喷锚构筑法,强调地质复杂、长大隧道必须将地质预测、预报及监控量测作为重点工序引入施工作业循环。并对施工阶段地质预测、预报增加了专门的章节。
增加了隧道洞口缓冲结构施工的内容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断面,对各级围岩的开挖方法重新进行了界定和明确。
增加了喷射钢纤维、合成纤维混凝土的内容。
对锚杆、钢筋网、钢架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细化。
为保证防水板的铺设质量,对初期支护表面的平整度提出了严格的评价指标。
明确了二次衬砌施工必须遵循仰拱超前,拱墙整体浇筑的原则,并尽量采用仰拱、侧壁、拱部一体化施工模板台车。
根据客运专线对结构耐久性能的要求,对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多年来隧道施工及运营的经验、教训及目前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明确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应把加固围岩、防排水做为重点,防水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等级标准。并对注浆加固、结构防排水的内容进行了细化。
明确要求对隧道每道工序的的施工质量都应进行相应的检查。
隧道施工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洞内施工应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和防止有害气体,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的施工增加了黄土隧道施工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F-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本指南未含竖井、斜井及辅助通道的施工,施工中可参照《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使用。
在执行本指南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号;邮编:710054;电话:029电邮:sgb06@),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羊坊店路甲8号,邮编:100038)。
本指南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
主要起草人:王秀成、倪光斌、杨志安、管德鹏、董晓光、吴正新。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3
3 施工准备 7
3.1 施工调查 7
3.2 设计文件的核对 7
3.3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8
3.4 控制测量 10
3.5 施工机械准备 10
3.6 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 11
3.7 作业人员 13
4 洞口工程 14
4.1 一般规定 14
4.2 明洞及洞门 15
4.3 缓冲结构 17
5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19
6 开 挖 22
6.1 一般规定 22
6.2 隧道超欠挖的规定 25
6.3 钻爆开挖 27
7 支 护 33
7.1 一般规定 33
7.2 喷射混凝土 33
7.3 锚杆、锚索 38
7.4 钢筋网 41
7.5 钢 架 42
8 装、运与弃碴 43
9 衬 砌 45
9.1 一般规定 45
9.2 耐久性混凝土施工 48
10 监控量测 53
11 防排水 58
11.1 一般规定 58
11.2 注浆防水 58
11.3 结构防排水 62
11.4 施工排水 74
12 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 76
12.1 通风与防尘 76
12.2 供 风 78
12.3 供 水 79
12.4 供 电 80
13 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 82
13.1 一般规定 82
13.2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 82
13.3 岩 溶 83
13.4 风积沙和含水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