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风往尘香花已尽)》课件1.pptVIP

《武陵春 (风往尘香花已尽)》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陵春 (风往尘香花已尽)》课件1

武陵春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词作背景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读罢,你感受到全词流淌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能用词中的一个词语表达吗? 愁 导入 “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闻说”,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 “也拟”,词人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积累语言,拓展迁移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来成为写愁的千古名句,并对后世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如: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请细细品析一下该句妙在哪里?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具体可感。确是绝妙好辞。 课文学习 孤独的李清照, 载不动,许多愁啊! 愁 (国愁、家愁、离愁) 从表面上看,李清照的愁是因为丈夫去世,联系背景材料,她还为什么而愁? 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学习语言,推陈出新 以春水喻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以春草喻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虞美人》) 以海喻之:“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更有连用三喻的铺天盖地之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忧伤的诗词就像忧伤的歌曲一样能抚慰人的心灵。生活中,我们难免孤单难免忧伤,那么让我们吟唱诗词,抒写诗词,我们会发现,生活即使忧伤,也会忧伤得诗情画意。 品读感悟 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 知识拓展 谢谢!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