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自序
笔者先学西医,后来通过早期“西学中”的学习,又从事中医,直到
退休,又已多年。在这几十年里,既待过大小医院、疗养院,也到过缺
医少药的边乡僻壤;既搞临床,也搞过教学。教过正规学校,也教过短
期培训的保健员、赤脚医生。更重要的是,笔者又曾是饱受多种疾病折
磨的患者,既当了病人,又当了医生,因此体会特深。特别是未学中医
时,也曾对中医学半信半疑,甚至也笑过中医,很不理解。后来经过深
入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才感到中医学的科学。
因而也体会到,中医流传已久,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中医学的
科学性呢?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去对祖国医学的科学实质宣传普及得太少
了,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为什么?”解释得很不够。比如中、西医学为
什么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中医先生看病要用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书上
说了那么多,为什么不带我们到解剖室里去看看?老师说:“那是看不
见的。”既是看不见的,为什么又说它是宝库中的“宝”?这是不是说空
话?中医看病为什么只用三个指头?搭那么一点桡动脉能看准吗?等
等。一大堆的“为什么”,一般书上,详细解释的不多,但这些却是人们
极想了解的。纵使有的目前尚无定论,但人们也都想知道目前争论研究
的焦点。因此笔者曾一再呼吁:赶快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这对继承发
扬以及对中、西医学的互相理解、交流等等,都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笔者有感于此,不自量力,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对这个问题谈谈
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以期通过学习和交流,让更多的人能正确理解、学
用中医学,从而对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做出各自的贡献——这就是本
书的写作目的。
本书是科普类的读物,希望有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内容由
浅入深,叙述力求通俗简单,只求总的概念说明。
本书直接、间接引用了一些各书、报、刊上的文献资料,谨向各有
关作者致以深切的谢意!另外,如有引用、理解不当之处,笔者除文责
自负之外,敬请赐教指正!
宋康主任医师与冯利平副主任医师在百忙之中审阅本书并提出宝贵
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刘为绾
2010年春
目录
扉页
版权页
自序
开场白:你知道中医是怎样看病的吗?
一、什么叫中医、中医学?
二、学习应用中医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中医的“脏象学说”是什么?
四、中医讲阴阳五行,科学吗?
五、中医病因学与现代医学病原学的相关性如何?
六、中医对疾病分科分类有什么样的特点?
七、什么是“辨证论治”?
八、针灸疗法是怎么一回事?
九、对中医科研工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十、对培养中医从业人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十一、什么是“整体功能调整医学”?
十二、针灸疗法能现代化吗?——“自动诊疗机”的设想
附注1
附注2
附注3
附注4
开场白:你知道中医是怎样看病的吗?
知道,我看见过,中医看病,简单得很。病人挂好号,轮到他了,
他只要走进诊室往中医先生面前一坐,告诉医生什么地方不舒服,比如
咳嗽啦,胃痛不想吃饭啦,失眠不想睡觉啦,等等。然后伸出舌头一
看,又先后伸出两手往医生面前桌上的小枕头(叫“脉枕”)上一放,让医
生给他切脉,医生再问了几句,病就看好了。
奇怪,中医生这样看病,能看准吗?
答复是只要这是位正规的中医生,或者是真懂中医的西医生,那么
他就能看准看好。
那是什么原因?原因是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体系的医学。通俗地
说,就是中、西医用的是各人自己的一套本领,方法不同,但目的和效
果相同。西医用的是精细的将人体层层分析进去查看病变的方法,所以
要做各种检查,而且越查越细。而中医的方法恰恰相反,它不能层层分
析,用的是观察病人全身的外在表现(比如神色形态、舌、脉等等变化)
以推测病人内部病变的方法。所以它要看病人外在的“全身综合反
应”——中医学里称这为“证”,然后治疗。中医常说的“辨证论治”,就
是此意。事实证明,只要这个全身反应的“证”治好了,那些局部的病也
就不同程度地治好了。
上面中医生那么短短时间里的看舌头、切脉、问了几句等等,就是
所说的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过程。比如说上面那个病人病情怎
样?行动如何?有无弯腰驼背或跛行?……病人一进诊室,这中医先生
就开始注意“望”其神色形态了:脸色怎么样——是红,是青,还是灰
暗?脸部表情怎样?行动如何?……这就叫“望诊”。这么一“望”,在病
人还未注意时,医生已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