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深入思考问题路径
作文:深入思考问题的路径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禹旭红 平常,当我们需要就一个问题展开思考,或者需要就一件事展开议论时,有不少同学感到困难,往往只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只能简单作出“是”或“不是”的回答。作文时,表现为对“不少于800字”的要求感到困难,常常把一个事例写得过于详细等等。原因是什么呢? 主因:考虑问题不够深入 写作时,想也不想,一气写下去,写到三五百字时,就写不下去了,然后就是废话或重复前面的话。 基本道理明白,就是想不深,思考不深入。 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其实,写作不是“动手”,动手只不过是写字,写作最重要的过程是思考。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如何看待他解的“牛”呢?(目无全牛,牛的骨架和肌肉纹理结构已经了然于胸,所以他才能“以神遇不以目视”,才能“游刃有余”) 我们需要积极深入的思考 然后,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有可能在分解、辨析和质疑中变得明朗起来,从而为自己的写作创设新意。 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观念存在时代的局限 有的是认识水平上的局限 有的是出发点的不同 思维一旦形成定势,文章很难写出新意 请思考: 许多刊物都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少年瓦特看到烧水的壶盖被蒸汽掀动起来,从而受到启发,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甚至有些名人的文章也这样写。而且这个材料也曾被一些同学用作作文的材料或事例。 按照习惯思维,这个材料一般被用作什么论点的论据? 可能的答案: 要注意身边的事物 观察思考很重要 要多动脑筋 许多伟大的发现靠灵感 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的本子。 …………… 深入的思考: 蒸汽机真得是瓦特发明的吗? 可能未必。 思考问题有时需要假设。 请老师们现在换位成学生,用“是”或“不是”,“会”或“不会”,“有”或“没有”,“能”或“不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步深入地思考: 常见的带盖的水壶,在烧水时,壶盖一定会被蒸汽掀动起来吗? 试想:我们的祖先发明带盖的烧水用具,可能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是吗? 三千年来,绝大部分难以数计的人都烧水喝,在瓦特之前,难道没有一个人看到过壶盖被蒸汽掀动起来的现象吗? 在注意到这种现象的人中,有些人会想到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是吗? 继续深入思考: 在想到可以把它当作动力的人中,是否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三千年中,人类发明了多少东西!但是,在利用蒸汽机的尝试中,绝大多数人可能经历了失败。对吗? 你能否肯定从来没有人获得过成功? 在获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统治者,向社会介绍过他们的发明,是吗? 继续深入思考: 在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这种发明时,他们的发现或发明有可能没有得到承认,是吗? 为什么那些聪明人的发现没有得到承认?而到了18世纪,瓦特却功成名就? (18世纪前,生产力低下,没有科学发明的需求,所以,许多发明超前了反而不受重视;18世纪时,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需求使瓦特功成名就。——可见,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都是革命都是生产力需求的结果。) 现在,我们能不能说“瓦特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 深入思考的结果 问题已经大致弄清楚,或者说有可能对以前的说法产生了疑问。 看来,写作时,不经过深入思考,往往会沿用旧说,以讹传讹。 (事实上,瓦特的确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只是蒸汽机的改进者。他在前人研究发明的鸡的基础上 ,对蒸汽机做了重大改进,发明了功率更高的蒸汽机,但他并不是发现蒸汽可以作为动力的人。)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逐层推理和分析,就能比较理性的去思考一个问题了。 思考的结果 对待问题,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直觉,要想到这件事看起来是什么,其实未必是什么。 思考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结论,积极思维,运用智慧,会一步步接近正确的答案,你对问题的思考也就会比一般人深刻而全面。 再思考:“水滴石穿” 的启示 这篇作文应当写什么样的启示? ——有治者,事竟成 ——要持之以恒………… 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作文,极有可能千篇一律。 作文要有创造,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深入思考提示 看到这个成语,有正常思维的人,脑海里都会浮现“滴水穿石”的画面。因为这个成语经常使用,它所包含的意义几乎是常识性的。而我们恰恰会忽略常识性的语言所包含的多种含义。 题目是“……的启示”,那么,启示会不会只有一种,深入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启示? 逐步深入的思考: 锲而不舍,贵在坚持。 再提示: 想象一下“滴水穿石”的画面,思考:“滴水穿石”需要哪些条件? 逐步深入思考的结果: 如果水滴不是滴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就不可能“穿石”。————目标要专一 再启发,再提示 再想一想“滴水穿石”的过程。 进一步思考的结果 滴水穿石的精神确实可嘉,但是效率太低了,水滴石穿需要几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