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知识与技能: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等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4.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明确:第1段:地理位置。 第2段:登山经过。 第3段:日出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品读第一段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在哪里?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作者怎样介绍日观峰?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给第一段图画命名。 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作者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二、品读第二段 1.全段由几幅画组成?根据画面划分层次。(三幅) 2.为第一幅画命名:旅游路线图。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游兴之豪创造了条件。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旅途漫长、行程艰辛,顶风冒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归返自然,纵情登山。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为第二幅画命名:登临泰山图。? 5.划出登山的时间及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 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点明节令,为下文作铺垫。 登山路线: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6.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特点,并说明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 险。①崖限当道,世谓天门;②雾重冰坚,磴滑难攀。 7.为第三幅画命名:泰山夕照图。 8.登山固然艰难,但登上极顶,那陡然呈现的气象万千的景色,又激动着姚鼐的心。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其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千里呼之欲出。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描述画面) 座座青苍的山峰,身披皑皑的白雪,银光照亮了南天,苍山与白雪相互衬托,雪光与日光交相辉映,凭高俯瞰,远处古老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