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绿色奥运背景下 “限塑令”的社会效应和政策生命力的实证分析 项目类别 重点立项 指导老师 谢朝阳 主 持 人 王 曾 参 与 人 吴昊 陈鲲 李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处制 目 录 一. 前 言 1 1.背景 1 二.调研方式篇 4 1、研究方法介绍 4 2、调研具体 5 三、实证分析篇 6 调研对象一:消费者 6 调研对象二:经营者 12 四、政策分析篇 19 1.政策解读: 19 2.“限塑令”的执行环境分析 20 3.目标群体分析 22 4.与限塑类似的环保禁令的情况对比 24 五.前景预测及建议篇 27 1、加强“限塑令”的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7 2、加强教育引导,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 27 3、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限塑令”执行到位 27 4.行政管制之外,制度激励也是可行之法 27 5. 建立更完善的环保链条 28 6.重视环保意识教育,学校带动社会 28 8、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研制出既方便又经济的塑料袋替代品借鉴其他国家 28 9.考虑推行改革消费税 30 10.一些具体办法,以武汉市为例 30 参考文献 3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 实证创新基金项目 绿色奥运背景下 “限塑令”的社会效应和政策生命力的实证分析 王曾 李曼 陈鲲 吴昊( 摘要:“限塑令”是件利国利民的有益措施,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总结了实践队两个月的调查成果,分析了“限塑令”的社会效应和政策生命力力的相关情况,进而提出了更好执行限塑令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限塑令 社会效应 政策生命力 前 言 1.背景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此,限塑令由地方试点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随后,该通知于今年1月被下发到全国。《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袋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通知》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其内涵是: 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运动会的工程建设、市场开发、采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要积极支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减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要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为彰显绿色奥运,北京市将在奥运村中使用800多万个绿色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包括40万个黑色垃圾桶塑料袋、750万个放在运动员房间内的白色塑料袋和20万个医用黄色塑料袋,都将用可降解材料制成超市能否真正“执行”“国家出台的这个政策,我们肯定是举双手支持,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很好,可实际操作可能比较困难。”多家超市人士称,他们会遵守国家政策,但这个政策执行起来存在不少难度。超市业界人士认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超市在是否免费提供塑料袋的考虑上,最大的担心就是因收费而失去重要的客源。 即使消费者愿意出钱,可是超市找零也是件麻烦的事情。商家除了担心因此影响超市生意外,还在担忧这塑料袋的费用究竟该如何收取。 能否真正“执行”超市、商场推行的是明码标价,在操作中,只要收银系统按照规定加上塑料袋钱就可以了,但对于价格没有定死的农贸市场来说,摊主们普遍觉得,这个方法难操作,根本无法借鉴。业内人士认为,农贸市场不同于超市,可以明码标价地对塑料袋进行收费,操作起来难度更大一些。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物价监管部门不可能站在每一个摊位面前,看着摊主是否向市民收那一两毛钱塑料袋钱吧?消费习惯短时间能否改变由于目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塑料袋俨然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像筷子、水杯一样的必需品,它的使用已根深蒂固进入公众的生活习惯。对许多人来说,没有了塑料袋,他们的生活将会有某种无所适从之感。如果“免费午餐”取消了,有多少人又能适应呢?如果规定2克的塑料袋禁止使用,那么是否意味着2.5克更环保?我们不排除消费者不得已使用3克、4克的袋子,这样意味着更环保还是更污染?是否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