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阶段复习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阅读指导.pdf

第1阶段复习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阅读指导.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1阶段复习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阅读指导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阅读指导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阅读指导 先秦文学 《诗经·卫风·氓》 《氓》是《诗经·卫风》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诗。它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这位女子与 诗中称为“氓”的男子相爱、结合,最后又被抛弃的悲剧故事,倾诉了女子被弃后悔恨交加的痛苦心情和对“氓” 的怨愤。它是《诗经》反映爱情悲剧诸作品中杰出的篇章之一。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解说此诗:“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甚至还污蔑女主角 心计狡诈,失身被弃,是理有必然,咎由自取。这种观点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文人的伦理道德立场,极大地歪曲 和贬低了《氓》的思想意义。诗中的爱情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的必然产物。在封建社会中,男人是社会的中心和主宰,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正因为如此,爱情悲剧的牺牲品 往往是妇女。这首诗中的女主角在被抛弃后,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得出教训,并以沉痛的语言告诫后人说:“于嗟 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为什么爱情的双方在关系破裂后,男子易于摆脱, 而女子却难以摆脱呢?这是因为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社会对男子的道德要求是不一致的。《氓》通过 一个具体的爱情悲剧故事,揭示了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诗篇生动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的鲜明形象。她对爱情是真诚专一的,当氓前来求婚时,她虽没有立即答应,却 默默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表现出她的一片真情。氓走后,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表现出她对真诚爱情生活的渴望。同时她对婚姻大事又是很慎重的,她按照当时通常的社会习俗,曾向氓提 出媒人的问题,又让氓去占卜算卦。她是勤劳刻苦的,“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明她是 个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贤妻。她是忠贞不二的,能够忍受艰苦的生活,只希望能与丈夫“及尔偕老”。在她身上 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许多美德,然而她的命运却很悲惨,终于被丈夫抛弃,而且无人同情,甚至连自己的 亲兄弟也嘲笑她。美好的形象被残酷地毁灭了,因而产生了悲剧效果,引起了读者深切的同情。男主角氓的形象 在诗中虽着墨不多,但也颇生动。他追求女子时“蚩蚩”而笑,“信誓旦旦”,而一旦遂了心愿,便“至于暴矣”。 婚前婚后,两副嘴脸,对比鲜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可见他是个三心二意、没有定准的人。这样的男子, 也是男性中心社会的必然产物。 这首诗虽有叙事成份,包含一定的故事情节,却并不是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一、二两节 叙述两人当初由恋爱到结合的经过,可以看作是女主人公对甜蜜往事的回忆。这两节感情比较平和,色彩比较明 朗。这与后文写婚后受虐被弃,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节感情脉络突起转折,同时打断了叙事的时间顺序, 直接抒发女主角被抛弃后的痛苦怨愤的心情。四、五两节的内容跳跃变化,有眼前景物的描写,还有对未来情景 的想像。她以痛苦的心情叙述了自己婚后辛勤操劳、遭受虐待以及丈夫变心将她抛弃的经历;又十分担忧地设想 自己回到娘家后,将要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凄惨前景。而“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两句,则可看作是 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可以设想《氓》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思绪,就是在被抛弃归返的途中重涉淇水时被引发的。 这条淇水,也就是她当初热恋时“送子涉淇”的淇水。两渡淇水,两样心情;此情此景,触发了她思前想后的联 绵思绪,唱出了这首悲歌。后文“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也是即景设喻,以淇、隰的有岸有泮,反喻氓的 放荡之心无边无际,全无拘束。这条淇水可以看作是爱情悲剧的见证人,它在诗中三次出现,提示了女主公思绪 的轨迹。诗的末章,又以抒情为主,女主人公委屈、怨愤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并在结尾两句表示和氓一刀两断 的决绝态度,反映了她性格中刚强的一面。总之,全诗是以女主人公被弃归来途中复杂的心绪为感情脉胳,来安 排结构的。同时又将恋爱经过及婚后经历的叙述,与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的展示及其痛苦、怨愤情感的 抒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说《氓》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诗。 这首诗也和《诗经》中许多民歌一样,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中有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用桑叶未落时肥硕润泽的形象,比喻当初女子年轻貌美,两人情深意浓的境况;“桑之落矣,其黄而 陨”,则以桑叶黄落,比喻女子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