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乐音和噪声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物理乐音和噪声4

第二节、乐音和噪声 (第一课时) 乐音: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 好听 悦耳令人愉快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学生实验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大 发音越尖 音调越高。 3、人和动物的发声、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学生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问学生哪次振动的厉害?哪次听到的声音响?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常用dB(分贝)来表示。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响度还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让两个同学躲在讲台后面讲同一段话,让其他学生判断是谁在讲话,是凭什么知道的?    提问:你小时候发出的声音同你现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当你感冒时,为什么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感冒了?。 三、音色(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 .音色是我们分辨出各种声音的重要特征. 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既使他们(它们)的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能够把它们分辨出来,就是因为每一个人和各种乐器都有它独特的音色. 注意: 1.正确认识音调与响度 音调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特征.它们彼此独立,互不关联,就是说,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但生活语言中并没有规定音调与响度的专用词语,故同学们应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意义来区分它们,并养成用音调、响度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好习惯.如“我不能与他合唱这支歌,他发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儿的“高”是指音调高;“我听不见你说什么,请你的声音再高一点.”这儿的“高”指的是响度. 1、音调表示声音的________,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___。 2、响度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________,响度越___________。 3、乐音除了音调、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叫___________。 4、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 谁的响度大? 5、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_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 .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如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而对听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需要呢? 2、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运行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工厂建筑工地和各种机器发出的声音,学校课间同学的嘈杂声,家用吸尘器,空调器,日光镇流器等工作时的声音。 (2)危害: 3、噪声的控制 人理想的声音环境,15dB---40dB-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减少噪声的方法 (1)控制噪声的声源 (2)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观察书本P 44图3-26、3-27,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体验探究 身边的器材有:一个闹钟、一个纸盒、待比较的材料(泡沫塑料、硬纸板、玻璃)、一把长尺,设计实验论证以上四种材料的隔音性能。 实验步骤: 解:设计方案为 实验结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泡沫塑料的隔音效果最好,而玻璃的隔音效果在四种材料中最差 声音也会钻“牛角尖”。如图所示,当声波钻进吸音壁上楔形物体,不再反射回来,声波被大量吸收。 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请解释下列现象: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为什么?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