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纸与书家-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紙與書家
一﹑紙本法書之祖—陸機平復帖
傳世晉人手札,無一原跡,二王諸帖,求其確出唐摹者,已為上乘。此麻紙上用禿筆作書,字近章草,與漢晉木簡中草書極相似,是近人真跡毫無可疑者。
紙發明於漢代,漢末已能生產高級的五色花箋紙,但之名書家如崔瑗、杜度、張芝、史游,卻無一紙真跡流傳。今存書家法書,以三國魏鍾繇的〈諫季直表〉、〈宣示表〉為最早,可惜原跡已毀,後人只能通過刻帖的翻版去緬懷。因此,第一件可信的法帖真跡,便是西晉陸機的〈平復帖〉了。
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這件千古真翰,可以得到下列重點:
第一,它是最早由知名的書家寫成的紙本真跡。自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以來,一直要到魏晉南北朝,才有大量生產和盛行的紙,雖然文士階層中仍然存在「貴素賤紙」的風氣,然而三國時已見用紙抄書的現象,例如有名的《典論》便是曹丕用紙抄了送給張昭的。進入晉代,紙更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有楮桑造的繭紙,用漁網造的網紙,用生布造的麻紙,用樹皮造的谷紙,還有藤皮造的藤紙,以及在紙上塗層防蠹藥的黃紙。因此到了東晉末年桓玄篡政時終於下令廢棄竹簡,皆以黃紙代之。在如此發達的造紙背景下,當時書家以紙作書,應不在少,息因代遠年湮,竟成絕響,幸而天不欲喪斯文,劫灰之中,乃有此帖孑遺,讓我們親眼目睹一千五百年前書家的風采。雖然陸機之前也有帛書、漢簡、經卷等墨跡傳世,但此類書法多出於平民下吏之手,或不知書者為誰,而陸機卻是史傳留名的詩人、文學家、書法家—不但有書法作品,還有文化背景,這樣的身分是前古所未有的。
第二,他以原件真跡向世人展示了西晉流行於士大夫之間的書法體式—章草。書法的發展自篆、隸、章草,到今草、真書、行書,居間起了重大作用的,便是解散隸書,橫生波磔的章草。而陸機所處的西晉時期,上承漢代張芝、皇象的成就,下開東晉的二王系統,尤居於樞紐地位。當時有名的書家如衛家父子以及索靖等人,都是以章草擅名,而衛覬、衛瓘、衛凱祖孫三代,更被康有為稱為統合南北的「書學大宗」。他們的章草真跡,後人無緣得見,如今陸機的〈平復帖〉適足以填補此一缺憾。我們看此帖筆法似篆似籒,結構平淡質樸,通篇渾渾沌沌,古意盎然。然而,就在那疏禿的枯鋒與粗糙的麻紙所流瀉的隨意灑脫中,我們感受到一縷古色古香而又親切可感的「真」的氣息,從而對它之後的書體衍變也不再覺得突兀與陌生。
第三,它標誌著書法由「碑」入「帖」的一大斷限。眾所周知,秦、漢以來書法最主要的載體是石碑刻版,到了曹魏改革漢制,首頒立碑之禁,其後晉武帝沿襲禁令,至南朝而未改。於是自漢以來與書法藝術發展密切相關的碑的書寫,暫時衰歇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寫在絹素或紙上的帖。陸機〈平復帖〉成於晉武帝初年,禁令猶新的時候,也即是書家的用武之地,從原來為名山、廟堂、陵墓寫碑,轉入到書齋中寫帖的關鍵時刻。它的墣茂風格,與晚出七八十年的王羲之嶄新流派代表作〈蘭亭敘〉作一對照,即可清楚地看出,作為帖派先驅的〈平復帖〉,是如何沾溉了這條毛筆書寫藝術的書法長河,他給了書法藝術發展以新的刺激和推動力的啟示,同時賦予了書法藝術的豐富表現力以無限的可能。
撫今思昔,這件流傳有緒的真跡法帖之祖,竟能分別在造紙、書體以及書法發展史上佔有如此重要地位,不由得令人讚歎造物之仁,誠如董其昌所言:「右軍以前,元常以後,唯存此數行,為希代寶」,可為千古知書者明鑑。
晉 陸機 平復帖
二﹑王羲之繭紙書蘭亭
鼠鬚繭紙尋常有,持寫蘭亭亦偶然;
功力到來矜躁釋,當時逸少本天全。
早在唐代何延之《蘭亭記》,即已載錄著〈蘭亭敘〉是由鼠鬚筆、蠶繭紙寫成的故事。鼠鬚筆的爭論較多,後世也有好事者果真以老鼠鬚附會仿製的。蠶繭紙的認定則比較單純,這得歸功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它明白指出:「王羲之書〈蘭亭敘〉用蠶繭紙,紙似繭而澤也。」原來所謂蠶繭紙,只是植物纖維紙的一種泛稱,因它白細發光,交織如蠶絲,因此給它「蠶繭」的美名。由於《世說新語》成書的年代距王羲之不遠,故此說一出,倒是平息了後人可能引發的爭議。今人潘吉星《中國造紙技術史稿》也曾對稱作蠶繭紙的進行過檢驗,發現原料不是蠶絲而是楮、桑等植物皮料或麻料,更是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此一事實。
我們關心的毋寧是這種紙的特性,以及王羲之如何利用它寫出了千古行書名帖。日人大村西崖《中國美術史》曾說過:「蠶繭紙諒係麻紙有華澤者。」頗能指出它的特殊性—平滑潤澤,便於書寫。我們看〈蘭亭敘〉馮承素摹本,不論是點畫的牽掣映帶,或是行氣的流暢宛轉,甚至偶而出現的「破筆」、「賊毫」,無不絲絲入扣,清晰可辨。如非紙質的細膩順手,這些精微入妙的筆觸,如何得到顯揚?以「紙墨相發」為基礎,達到「神融筆暢」的境界,王羲之的〈蘭亭敘〉真正做到了開一代風氣之先,形成了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嶄新風格的書法流派。
由於〈蘭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