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养鸡技术DOC 9页
现代养鸡技术
第一篇 蛋鸡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
(一)雏鸡选择
养鸡户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鸡种。在订购雏鸡前首先要对种鸡场进行考察,目前市场上的优良品种生产性能很接近,关键是看种鸡场对种鸡饲养管理水平如何。种鸡场之间差距很大,所以选种不如选场,对种鸡场要了解种鸡的日龄及免疫是避免免疫失败最好的办法(青年母鸡和老龄母鸡的后代免疫程序不同),所以购入的鸡雏必须来自于防疫严格、种鸡质量高、抗体水平高、出雏率高的种鸡场,并选择活泼、眼睛有神、大小整齐、腹部收缩良好、脐环闭合完全、无血迹且肛门干净的健康鸡雏。
(二)卫生消毒
1、进鸡前舍内的消毒 消毒是预防疾病的一项最有效措施。应采取的消毒程序是清扫、冲洗、药液浸泡和熏蒸,消毒后要空舍2周;进雏鸡前5天再一次熏蒸消毒,消毒要彻底,不留死角,要选用低毒高效的消毒药。
2、进舍后的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每周1~2次,消毒药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3、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雏鸡10日龄后随着饮水和采食量的增加,排泄物也随之增多,有害气体如氨气和硫化氢等浓度提高。如果不及时解决,鸡将发生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病等,严重者引起死亡。所以要注意舍内卫生,粪便要及时清理,并适当地通风换气,以保证雏鸡健康发育。
4、鸡舍门口设消毒池 消毒池要始终保持着有效的消毒药液;饲养人员进出一定要踏过消毒池,不要跨越;养鸡户之间不要相互到鸡舍参观,以免引起疾病的相互传染。
(三) 育雏环境
1、温度 育雏第一周温度要控制在33~ 35℃,以后每周温度降低2~3℃直到18~20℃为止。育雏舍温度切忌忽高忽低,要适时降温,并根据雏鸡分布状态来调整温度。
2、湿度 一般在10日龄前因舍内温度高、干燥、雏鸡的饮水量及采食量非常小,要适当地往地面洒水,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随着日龄增加,鸡的饮水量、采食量也相应增加,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14~60日龄是球虫病易发病期,所以注意保持舍内干燥,防止球虫病发生。
3、密度 1周龄时以每平方米50~60只、2~3周龄时30~40只、4~6周龄10~14只最好,保证密度合理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充足。否则鸡只抢水、抢料、强欺弱的现象,造成鸡群整齐度低,严重影响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
4、光照 春季育雏,前三天23.5小时光照,4~7天18小时光照,8天以后按当地夏至昼长时间补充光照,到夏至以后自然光照,直到18周龄以后再按产蛋期逐渐补充光照。总之,育雏育成阶段光照时间应由长变短或保持恒定,绝对不能由短变长,以防过早成熟,影响蛋重和以后的产蛋量。
(四)饮水与开食
雏鸡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一周内忌用凉水,要求饮用18℃左右温开水。根据鸡的数量设置足够的饮水器具,且要分布均匀、以保证鸡只方便地饮到水。饮水中可加入5%葡萄糖和适量的仁得健及多维等,饮水后即可开食。雏鸡出壳后开饲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2~24小时,可以说开饲越早越好。一般每日喂料6次,随着日龄增长,到6周龄时减少到3次。常备清洁饮水,水质要符合卫生标准,饮水器要定期洗刷消毒。用水槽饮水一定要保持平稳、不漏水、不溢水。
(五)正确断喙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断喙不但可以防止啄癖发生,还可节约饲料5~7%。断喙要选择有经验的工人操作,如果断喙不当易造成雏鸡死亡、生长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产蛋率上升缓慢或无高峰等后果。断喙时间在7~10日龄较为合适。断喙要在鸡群健康状况下进行,以防更大的应激。,用断喙器将鸡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指鼻孔到喙尖的距离)。断喙前后2天要在饮水中加入抗菌素和维生素K,起消炎和止血作用。断喙后要将饲槽中料的厚度增加,直到伤口愈合。
二、育成期饲养管理
育成期的目的是要培育出鸡体健康、体重达标、群体整齐,性成熟一致、符合正常生长曲线的后备母鸡。
(一)合理换料
饲料的更换要循序渐进,逐渐过渡以减少应激。如果鸡群体质较好,可采用“五五”过渡方法,即雏鸡料50%,育成前期料50%,混合喂饲1周后再改育成料;如果鸡群体质较差,可采用“三七”过渡方法,即雏鸡料70%,育成前期料30%,混合喂饲1周,再配合1周“五五”过渡,而后再改为育成料。每当饲料变更时都应有过渡期,不能突然变换饲料。
(二)体重和体型
1、体重:体重是充分发挥鸡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是为高产储备能量。育成体重可直接影响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蛋料比及高峰持续期。在后备鸡培育过程中,以前往往只重视育成期的成活率而忽视对体况、体重的要求。
据有关专家试验证明:当鸡群体重较标准体重低110g时,开产日龄较正常鸡群推迟5天;②低体重鸡群较标准体重鸡群22周龄平均蛋重低3.35%;③低体重鸡群72周平均存活率比标准体重鸡群低8.59%;④低体重鸡群比标准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