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孔子》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器晚成的孔子》课件

大器晚成的孔子 孔子 ——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开创儒家之风,仁学派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平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任鲁国司寇像 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荀子 》 山东曲阜孔庙 问题探讨 1、人物传记的写法,大体都要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做个概述。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大体上概括了孔子哪些经历? (1)访问列国诸侯的经历。 (2)创立私学讲学教育的经历。 (3)整理文化典籍的经历。 2、评传含有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性观点,那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有哪些,请分条概括出来。(评传:是传记中的一种,是作者借助传主的经历及有关材料来证明自己对传主评价的观点一种文。) ①孔子的政治出路只有三个选择(依据:时代背景) ②孔子的政治之路注定是以碰壁告终的(依据:时代背景及孔子思想的二重性) ③孔子是“访问列国”而不是“周游列国”(依据:周游的含义与孔子的游历不符。) ④孔子访问列国的目的是求仕,借以实施仁政德治(依据:直接引用《论语》的记录) ⑤孔子访问列国的数目最多不过十国(依据:相关的考古资料) ⑥孔子访问列国的经历体现了孔子奋斗不懈的精神(依据:孔子的经历) ⑦孔子是一位勤奋自勉的人。(依据:孔子的经历) ⑧孔子在编纂文化典籍和教育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依据:孔子的成就) 3、文中“对于第三条路,孔子不能干,也不敢干”这句话怎么理解? 孔子有实施“仁政德治”的理想,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以暴力的手段来推翻非仁非德德政权,才有改革确立的可能。但是,孔子思想本身,又有“忠君尊王”的时代局限性,所以,他不能用暴力手法来推翻王朝,也不敢这样想。 4、鲁国是孔子的祖国,孔子为什么要离开鲁国?他在鲁国到底有什么遭遇? 当时,鲁国的大权旁落于季氏家族,代表人物是季桓子。孔子出任鲁国大司寇后,出于“忠君尊王”的思想,对鲁国大权旁落的现象十分不满,提出“强公室,弱私家”的政治改革主张。但是,以季桓子为代表的季氏家族,不甘大权丧失,奉行的是“弱公室,强私家的”政治路线。随着孔子与季氏家族的矛盾日益突出,当权的季桓子不得不想方设法除掉孔子。所以孔子在鲁国处处受到打击。又因为孔子“不能,也不敢”采取暴力的手段与季氏家族抗争,就只能离开鲁国了。 深入研究 1、文中“这是孔子思想内在的二重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句话中的“二重性”是指什么? 二重性,即指矛盾性。孔子思想中,孔子有实施“仁政德治”的理想,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以暴力的手段来推翻非仁非德德政权,才有改革确立的可能。但是,孔子思想本身,又有“忠君尊王”的时代局限性,所以,他不能用暴力手法来推翻王朝,也不敢这样想。这是这中矛盾性,才使孔子自始至终走了第二条路,即“有原则地取得某一位贤明封建贵族当权者的信任,出仕,借以实现自己的仁政德治理想。” 2、说说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中可以看出他对历史的贡献有哪些? (1)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的创始人,他在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均有论述。 有着忧国忧民、兼善天下的情怀和百折不挠,奋斗不懈的精神。 (2)他对历史的贡献主要在教育事业和文献整理两方面。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