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乌鲂科鱼类线粒体DNA片段序列的比较分析.PDFVIP

两种乌鲂科鱼类线粒体DNA片段序列的比较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乌鲂科鱼类线粒体DNA片段序列的比较分析.PDF

第29卷第3期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ol.29 No.3 20 14 年6 月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June2 0 14 DOI:10.3969/ J.ISSN.2095-1388.2014.03.004 文章编号:2095-1388(2014)03-0221-06 两种乌鲂科鱼类线粒体DNA片段序列的比较分析 1 1、2 1、2 1、2 1 刘连为 , 陈新军 , 许强华 , 陆化杰 , 方舟 摇 摇 (1郾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201306;2郾 上海海洋大学 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大洋渔业资 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306) 摘要:为检测日本乌鲂Bramajaponica与斯氏长鳍乌鲂 Taractichthys steindachneri 的种间遗传差异, 对线粒 体16SrRNA、 细胞色素b (Cytb) 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玉(CO玉) 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测定。 经比对获得同 源片段序列的长度分别为491、 478、 558 bp, 其中16S rRNA基因片段上存在2处碱基插入/ 缺失。 核苷酸 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日本乌鲂与斯氏长鳍乌鲂在这3个基因片段上的G+C含量差异不显著 (P0郾05) (平 均为47郾27%、 46郾59%), G含量均偏低, 特别是在Cytb和CO玉这两个基因的第三密码子位点上表现尤为 突出 (平均为9郾80%、 12郾31%)。 两种鱼类在线粒体基因组不同片段上的遗传差异比较明显, 在总长度为 1529 bp 的核苷酸序列中, 两种间共检测到204处核苷酸替换, 两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换主要发 生在第三密码子位点上; 两种鱼类在 3 个基因片段上的种间净遗传距离依次为0郾112 7 (16S rRNA)、 0郾1664 (Cytb) 和0郾135 3 (CO玉), 遗传差异水平均达到属间差异水平。 NJ 系统树显示, 斯氏长鳍乌鲂 与小鳞异鲂Xenobrama microlepis 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日本乌鲂的亲缘关系较远。 根据Cytb基因片段序列 分析, 日本乌鲂与斯氏长鳍乌鲂的分歧时间约为832万年, 两种间分化事件发生在中新世。 关键词: 日本乌鲂; 斯氏长鳍乌鲂; 线粒体DNA; 序列分析; 分歧时间 中图分类号: S917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志码: A 摇 摇 日本乌鲂Bramajaponica 与斯氏长鳍乌鲂 Ta鄄 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探讨了两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分 ractichthys steindachneri隶属于鲈形目、 乌鲂科, 为 化年代, 以期为乌鲂科鱼类群体遗传学及分子系统 [1] 大洋性底栖鱼类 。 日本乌鲂主要分布在北太平 发育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洋亚热带至亚寒带海域, 曾是流刺网渔业的主要种 [2] 1摇 材料与方法 类 , 而斯氏长鳍乌鲂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 洋海域, 二者均为延绳钓渔业的兼捕对象, 可作为 1郾1摇 材料 [3-4] 潜在的商业性种类进行规模性开发和利用 。 日 本乌鲂与斯氏长鳍乌鲂外部形态和个体大小差别不 试验用日本乌鲂、 斯氏长鳍乌鲂均于2012 年 大, 在长期的冷冻、 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其外部形态 6月采自北太平洋中部, 日本乌鲂 19 尾, 斯氏长 组织有可能受到损伤, 从而导致两个种类难以判 鳍乌鲂2尾。 [5] 别 。 国外学者对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