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的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doc
关于的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
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董仲舒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金,金生水,水生木。《春秋繁露#8226;五行相胜》提出五行“间相胜”,即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土胜水。按照阴阳五行理论,董仲舒的生态理想说到底就是要顺合阴阳、顺合五行。他把宇宙世界看成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并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制定出一条有序的生态链,把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放入这个系统中,并以此规定人类生产、生活和
摘 要: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转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关键词:生态哲学;天人合一;自然规律;董仲舒
1009-9107(2009)01-0097-04
董仲舒的哲学观是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天人合一”是天与人的伦理本体合一的精神,是万物最高的存活境界;“与自然和谐”承认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存活和发展要服从自然规律,要尊重万物,与自然和谐共生。董仲舒的哲学观体现了一种建立在农业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生态构想,这种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朴素的生态哲学观,实现了人道和天道的彻底贯通,把人际道德和人对自然的道德完整地统一起来。[1]可以说“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生态思想的基础。
一、“天人合一”与仁民爱物论
儒家思想认为人是天地生成的, 人与天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人与万物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基本点就是把自然与人类看成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认为天地万物存在变化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天人合一”思想萌芽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后经董仲舒理论化、系统化后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仲舒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结合道家、法家、阴阳家各派学说,第一次对天人感应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他在《春秋繁露#8226;深察名号》中提出“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如此气势恢宏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也表达出人类要对自然环境负责这一果敢坚决的态度。他认为天是至上的,“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涵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寒之。”(《举贤良策略》) 同时,他又认为,天地人又是互相结合,不可分割的,“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8226;立元神》)这是一种天、地、人和合的思想,也说明了人道与天道应相辅相成,人与自然界应和睦相处的道理。
此外,董仲舒还强调和谐是事物的常态。他认为宇宙的基本精神是中和,“天之序,必先和然后发德,必先平然后发威”。(《春秋繁露#8226;威德所生》)“人气调和而天地之化美”。(《春秋繁露#8226;天地阴阳》)“中者,天下之始终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春秋繁露#8226;循天之道》)他认为,和谐是天地生成之理由,德行应该要讲究和谐的原则,道理应该讲究适中的原则,这些都是天地美好通达的道理,宇宙良性运转的规律。若把这些朴素的生态思想与当今提倡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思想对比,尽管相隔了几千年的时间,我们却发现它们之间有一种如出一辙的感觉,着实令我们佩服古代圣哲超群的智慧和先见之明。
儒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万物的爱护的可贵认识,从哲学本体论作用上说,均源于儒家天人合一、天人相和、以德主和的中和观。[2]这种中和观是以仁德为天地自然的本质,把人与万物视为一体,把爱人与爱物相联,提出“民胞物与”、“仁民爱物”,即要视天下百姓为自己的兄弟同胞,视宇宙万物为自己的朋友;要由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所以,我们看到,儒家不但重视人际道德,提倡“仁者爱人”的精神,而且也非常重视“仁民爱物”的生态道德,这样才使得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更加丰满充实。孟子就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8226;尽心下》)
董仲舒的思想中同样闪烁着这样的“仁”性光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质子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仁?” (《春秋繁露#8226;仁义法》)也即是说,如果仅仅爱人还不足以称之为仁的,只有将爱扩大到爱鸟兽昆虫等生物,才算做到真正的仁爱。他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的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doc
- 关于的声光控毕业设计论文.doc
- 关于的外商隐名投资法律理由论文.doc
- 关于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互动辩证关系.doc
- 关于的多校区财务管理理由.doc
- 关于的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doc
- 关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
- 关于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基本格式解析.doc
- 关于的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doc
- 关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由及策略.doc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