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针灸学第二十四讲胁痛.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第二十四讲胁痛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 编号:27 课程名称 针灸学 专 业 中医医疗 班 级 主讲教师 苏菲娜 计划时数 2学时 专业层次 本科 专业技术职称 助教 编写时间 章节名称 第七章 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胁痛---癫狂)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熟悉掌握胁痛、痹证重点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2、了解痿证、痫证、癫狂一般病症的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胁痛、痹证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 难点为痿证、痫证、癫狂等病症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教学内容 更新情况 1、 重点讲授胁痛、痹证重点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2、了解痿证、痫证、癫狂一般病症的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3、重点病证结合临床病例讲授 教学方法 与 组织安排 课堂讲授为主。1、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3—5分钟;2、对胁痛、痹证等病症概念、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60分钟左右;3、对痿证、痫证、癫狂 病症概念、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20分钟;4、小结3—5分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基本教材 和参考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经指南》《针灸问对》《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针灸临床杂志》 集体备课 教研室 审查意见 同意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中风、眩晕、头痛、面瘫、腰痛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 2、中风、眩晕、头痛、面瘫、腰痛的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中风、眩晕、头痛、面瘫、腰痛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 胁 痛 胁痛临床常见的证状之一,泛指因一侧或两侧的胁肋部疼痛而言。 《内经》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又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肝与胆为表里,肝脉布胁肋,胆脉循胁里,过季胁,说明胁痛与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 本证可见于肝、胆囊、胸膜等急慢性疾患以及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病机】 肝胆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两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或伤于酒食,积湿内生,移于肝胆;或外感湿热,郁于少阳,枢机不利;或跌仆闪挫,胁肋络脉损伤,停瘀不化,均可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职,经脉气机阻滞,血运不畅而发生胁痛。 此外,久病精血亏损,肝络失养;或因湿热久羁,郁火伤阴,络脉失濡,亦可发生胁痛。 【辨证】 肝郁胁痛:随胁作或左或右,痛无定处,常因情志波动时发作。伴有胸闷,噫气泛酸,善怒少寐等证,舌苔薄白,脉象弦劲。 湿热胁痛:胁痛偏于右侧,如刺如灼,急性发作时常伴有恶寒发热,口苦,心烦,恶心呕吐,畏进油腻饮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数。 瘀血胁痛:胁痛固定不移,持续不断,有慢性胁痛或外伤史,胁下胀痛拒按,或有痞块,舌质偶见瘀点、瘀斑,脉弦或细涩。. 阴虚胁痛:胁痛隐隐,痛无定处,无撑胀重着感,劳累和体位变动时疼痛明显,面色 少华,颧红,低热,自汗,头晕目眩,心悸,舌质偏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疗】 〈1〉肝郁胁痛 治法 疏肝解郁。 取足厥阴经,少阳阳经穴为主,任脉及背俞为辅。针宜泻法。 主穴 中庭 肝俞 期门 侠溪 方义 期门为肝之募穴,配肝俞为俞募配穴法,功能疏肝理气;侠溪为胆之郗穴,配中庭善解少阳之郁火,止胸胁疼痛。 随证选穴 泛酸加胃俞;少寐加神门。 〈2〉湿热胁痛 治法 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取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主穴 期门 日月 支沟 阳陵泉 太冲 方义 期门 日月是肝胆募集之处,泻之能疏利肝胆的气血;支沟 阳陵泉是 治疗胁痛的成方,泻之能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治疗胁痛诸穴有协同作用。 随证选穴 热重加大椎;呕恶腹胀加中脘、足三里;心烦加郗门。 〈3〉瘀血胁痛 治法 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足太阴和背俞为辅。针 用泻法。 主穴 大包 京门 行间 膈俞 三阴交 方义 膈俞为血会配三阴交以活血;大包是脾之大络,配京门以通络;行间疏肝行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络通,而胁痛可止。 随证选穴 跌仆损伤,可结合痛部取穴。 〈4〉阴虚胁痛 治法 滋阴养血,和络定痛。 取足太阴、阳明及手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 主穴 阴郗 心俞 血海 三阴交 方义 汗为心之液, 阴郗配心俞敛汗以养阴;血为阴之类,血海配三阴交补阴以 养血使阴血充沛,络脉得其濡养,则虚性胁痛可平。 随证选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