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气体体积.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应气体体积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 气体吸收 气体吸附 气体催化净化 第一节 气体扩散 气态污染物脱除过程的单元操作 流体输送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第二节 气体吸收 利用吸收剂将混合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有选择地吸收分离的过程——吸收。具有吸收作用的物质——吸收剂;被吸收的组分——吸收质。 根据吸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与否,将吸收分为①物理吸收: ②化学吸收。 吸收净化法:是利用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与吸收剂中的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能提高反应速度,并使吸收的程度更趋于完全。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所需净化治理的废气,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实际中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吸收机理 双膜理论 关于气液两相的物质传递理论,有 “双膜理论”(又称“滞留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等,但以双膜理论的应用最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分析物理吸收过程,也可用来分析伴有化学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基本论点: (1)在气液两相接触时存在一个相界面。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一层稳定的滞留膜层——气膜和液膜。 (2)气液主体流速愈大,膜厚度愈薄。质量传递过程为: 吸收速率=吸收推动力×吸收系数 =吸收推动力/吸收阻力 气相分传质速率 液相分传质速率 总传质速率方程 气液平衡 气液平衡-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等于解吸过程的传质速率 溶解度 每100kg水中溶解气体的kg数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 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参数换算 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吸收系数的倒数 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的不同形式 传质过程 吸收系数的影响因素 吸收质与吸收剂 设备、填料类型 流动状况、操作条件 吸收系数的获取 实验测定;经验公式计算;准数关联计算 常用吸收系数经验式 界面浓度的计算 作图法 操作线方程 例:在20℃,1.013×105Pa条件下,填料塔中用水洗涤含8%SO2的低浓度烟气。要求净化后塔顶排气中SO2浓度降至1%,净化烟气量为300m3/h。计算逆流吸收过程所需最小液流量。 解:在操作条件下查表7—5得E=0.355×104kPa 由于低浓度气体吸收,且溶液为稀溶液,其气液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从而最小气液比为: 物理吸收 填料塔高度计算 化学吸收 化学吸收的优点 溶质进入溶剂后因化学反应消耗掉,溶剂容纳的溶质量增多 液膜扩散阻力降低 填料表面的停滞层仍为有效湿表面 化学吸收 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 平衡浓度计算 化学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 物理吸收时 化学吸收时 例:SO2化学吸收计算 主要参数 G1—入塔气体的总摩尔流量,kmol/(m2?h) y1、y2—入塔、出塔气体的SO2摩尔分率 pH1—浆液的初始pH值 W—单位时间通过塔任一截面单位面积的吸收剂体积流量,m3/m2·h 气相SO2的平衡方程 例:SO2化学吸收计算 边界条件: y(ZT)=y1 各种物质浓度 [SO2·H2O]=KhsP SO2 S [HSO3-]=KhsKs1PSO2s/[H+] [SO32-]=KhsKs1Ks2PSO2s/[H+]2 例:SO2化学吸收计算 碱存在时,任意时间 [H+]+[M+]=[OH-]+[HSO3-]+2[SO32-] 即:[H+]+[M+]=KW/[H+]1-KhsKs1PSO2s/[H+]+2KhsKs1Ks2PSO2s/[H+]2 例:SO2化学吸收计算 简化式可写为 吸收设备 吸收设备 喷淋塔 吸收设备 吸收设备 填料塔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2) 气体吸附 吸附剂 吸附机理 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 第三节 气体吸附 吸附 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 吸附质-被吸附物质 吸附剂-附着吸附质的物质 优点:效率高、可回收、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缺点:吸附容量小、设备体积大 吸附机理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同一污染物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物理吸附 若温度升高到吸附剂具备足够高的活化能时,发生化学吸附 吸附剂 吸附剂需具备的特性 内表面积大 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高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 吸附容量大 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良好的再生性能 常用吸附剂特性 常用吸附剂特性 分子筛特性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操作条件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利于化学吸附 增大气相压力利于吸附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典型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