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特征大陆边缘大洋盆地.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底地形特征大陆边缘大洋盆地

第四节 地质作用 (六)地热 地内温度分布状况可分为三个层: 1.外热层(变温层)---地球表层,温度来自太阳热。 2.常温层(恒温层)---内、外热层的分界面,相当于 年平均温度。 3.内热层(增温层)---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即放射性 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热异常区(温泉、火山) →热水、发电、医疗。 地下100km约为1300℃ 1000km约为2000℃ 2900km约为2700℃ 地心温度约为4000-6000℃ 地球的温度 地热梯度(深度增加100m所增加的温度)是+2.5°/100m 地温极(地热增温级),增加1度所需的米 (深度40m) (七)弹塑性 在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力的条件下,地球表现为弹性。在作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的力的条件下,地球表现为塑性。 地震波有纵波、横波:纵波(p波)—传播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横波(s波)—传播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在不同密度和刚性程度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一致;在地下压力很高的情况下,固体物质密度大,波速快;遇到不同物理性状介质的界面时,发生折射与反射;在液体介质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减速。人工地震---地震勘探法。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地球不是均质体,具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内圈和外圈。 一、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 1、大气圈 是地球的最外圈,由空气、水气和尘埃组成,对地表气候分带和生命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 (1 )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和密度状况,把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五层: A.对流层:越高越冷 B.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km高 C.往上还有: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2)根据大气成分把大气圈分为均匀层(低层大气)和非均匀层(高层大气)。 A.在100km以下是低层大气,大气由18种气体混合组成,分布均匀,故叫均匀层。主要成分N2(含量占78%)、O2(占21%),次要成分对地质作用意义较大的有CO2(占0.03%)、O3、H2O 。 B.100公里以上为高层大气,分O2、N2、H2三层,不均匀。 2、水圈 地球表面上的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可看成是一个包围地球的连续水层,称为水圈。水循环——海陆水分之间的交换。 水以各种方式对地面(或地下)岩石进行破坏、改造,并把破坏的物质带到另一些地方堆积下来,形成削高补低结果。 3、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命物质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微生物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 生长三要素:空气、阳光、水 二、 地球内圈的特征 地球的物质是由元素所组成的。通过实验室的高温高压模拟和陨石的对比研究,得出地球的平均化学组成,8种主要元素占地球总量的98%以上。 % 30.25 29.76 15.69 14.72 4.17 1.65 1.64 1.32 元素 氧O 铁Fe 镁Mg 硅Si 硫S 镍Ni 钙Ca 铝Al 据物探资料推测(地震波、重力)。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称为不连续面。 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据此划分地壳、地慢、地核) 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40km±。大洋浅(平均8km)、大陆深(平均33km)。 是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于1909年首先发现的,因此被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 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这一界面就消失了。以最早(1914年)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的名字命名。 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由6km/s突变为6.6km/s。由此而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硅镁层)。 1、地壳?? 大陆平均33公里(最厚70km青藏高原,平原20km),大洋底平均6公里,总平均为16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400。固态物质,密度2.7 。 (上部地壳)硅铝层(花岗质层)大陆地壳才有硅铝层 ---------------- 康拉德界面 (下部地壳)硅镁层(玄武质层) % 49.52 25.75 7.51 4.7 3.29 2.64 2.40 1.94 元素 氧O 硅Si 铝Al 铁Fe 钙Ca 钠Na 钾K 镁Mg 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1924) 大陆地壳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