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远帖之传藏与董其昌跋文真伪析辨.pdf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伯远帖之传藏与董其昌跋文真伪析辨

◆ ◆ 王振邦 《伯遠帖》之傳藏與董其昌跋文真偽析辨  59  《伯遠帖》之傳藏與董其昌跋文真偽析辨 王振邦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 兼任講師 摘要 本研究以文獻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文本比較法,從《伯遠帖》之傳藏歷程探究陶玉璞 論及《石渠寶笈初編》成書前仍未目睹《伯遠帖》的論點,理據稍嫌薄弱,並對陶氏推論該 帖應在乾隆10年或隔年正月前進入清宮的假設性說法,持保留態度。本文研究發現,乾隆10 年乙丑冬10月該編成書之前已輯錄《伯遠帖》,且該帖原藏於御書房,後移至三希堂,推估 最晚應不遲於乾隆10年10月29 日丁卯小雪,更精準來說《伯遠帖》應在公元1745年11月22 日 前進入清宮。 其次,清人姚之駰、黃之雋、于敏中,近人穆棣、黃緯中皆論及「楊明時」,與《歙縣 志》、《石渠寶笈》及臺南謙受堂《餘清齋法帖》諸帖題跋之「揚明時」名款,互有出入, 研究者推論「楊明時」應受到行草連筆關係而書寫成「揚明時」名款並依此形體摹勒上石, 「楊明時」與「揚明時」應為同一人無疑。再者,關於吳廷、吳新宇與吳興宇三人之考辨, 穆棣與黃緯中皆論及吳廷即吳新宇的說法,經研究者仔細耙梳後發現吳廷不是吳新宇,亦非 吳興宇,遑論吳楨或吳禎。同時,推估吳廷庋藏《伯遠帖》前後不超過8年、甚至更少,亦 非陶玉璞「只不過九年而已」算法。而穆棣述及先歸吳新宇、後轉入吳廷的論點,次序應為 先吳廷、後輾轉流入吳新宇,理據似乎更為充分。 最後,從臺南謙受堂收藏《餘清齋法帖》散帖《蘭草帖》及《黃庭經帖》後董跋年款與 墨蹟本董跋用筆進行比對,復參以董氏傳世書蹟名款相較,發現墨蹟本董跋存有諸多斧鑿痕 通訊作者:王振邦,E-mail: wangjenbang@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6/06/27 ;修正日期:2016/08/24 ;接受日期:2016/09/20 。 doi: 10.6210/JNTNULL.2016.61(2).03 ◆ ◆  60  《伯遠帖》之傳藏與董其昌跋文真偽析辨 王振邦 跡,且「長安」一詞非穆棣所指金陵,亦非黃緯中述及長安,應為明都北京。此外,再從元 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無用師本董跋與子明本董跋進行析論,補足前人論述當今北京故 宮所藏墨蹟本《伯遠帖》董其昌偽跋成立之理據基礎。 關鍵詞: 《伯遠帖》、真偽、《富春山居圖》、董其昌跋文 ◆ ◆ 王振邦 《伯遠帖》之傳藏與董其昌跋文真偽析辨  61  壹、前言 回顧《伯遠帖》目前相關研究仍以穆棣〈《伯遠帖》考〉、穆棣〈王珣《伯遠帖》真 跡之謎解密〉、穆棣〈論吳廷暨其《餘清齋法帖》〉、楊薇〈《伯遠帖》題跋初探〉、楊臣 彬〈王珣《伯遠帖》〉、黃緯中〈談現存《伯遠帖》後董其昌跋的真偽〉及陶玉璞〈「三希 帖」於明清時期之流傳與誤傳〉等七篇論文著墨甚深。穆棣與陶玉璞兩人論點紀次有法,詳 略合度,析論考證甚為精密;楊臣彬〈王珣《伯遠帖》〉係親眼目睹真蹟乃能「清晰地看出 筆墨的先後順序,行筆過程中後一筆掩壓前一筆,筆墨交錯重疊處墨色明顯深重」1論斷非 鉤摹高手所為之真蹟,甚屬不易。楊薇〈《伯遠帖》題跋初探〉概述並整理乾隆、董其昌、 王肯堂等五人題跋內容,旁證發明略有不足;而黃緯中對墨蹟本董跋內容不合理處及種種瑕 疵,提出質疑,甚為可貴,引發研究者對刻本和今墨蹟本董跋兩者之間存在的真偽產生興 趣,企圖重新檢視相關問題並探究其所以然。首先,研究動機聚焦在《伯遠帖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