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因工程—工具酶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ppt

基因工程—工具酶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工程—工具酶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一、细菌的限制—修饰作用和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 即限制性内切酶和与其对应的甲基化酶系统,称R-M system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异的DNA序列并打断DNA,同时对应的甲基化酶能把该段特异的序列甲基化,使得限制性内切酶无法识别。 这种系统在细菌中起到了免疫的作用,即外来入侵的DNA在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被水解,而细菌自身的DNA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被保护起来。 1. 来源 (1)限制(Restriction) (2)修饰(Modification)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四、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 1. I类限制性内切酶 (2)切割位点 I类酶与DNA识别位点结合依赖于M亚基与辅助因子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相互作用,后者通过变构作用使酶处于活性状态。 酶分子与识别位点结合之后,根据该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发挥相应的酶活性,或限制、或修饰、或既不限制也不修饰。 I类酶的切割位点与识别位点通常相距1,000-5,000bp,切割位点的序列并不表现出严格的特异性,两条DNA链上的断裂位点相距70-75个核苷酸,因此切开的DNA分子末端是单链形式。 II类限制性内切酶 绝大多数的II类酶均在其识别位点内切割DNA,切割位点可发生在识别序列的任何两个碱基之间。一部分酶识别相同的序列,但切点不同,这些酶称为同位酶(Isoschizomers),其中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均相同的不同来源的酶称为同裂酶,如SstI与SacI、HindIII与HsuI等。有些酶识别位点不同,但切出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末端序列,这些酶称为同尾酶(Isocandamers)。 根据被切开的DNA末端性质的不同,所有的II类酶又可分为5’突出末端酶、3’突出末端酶以及平头末端酶三大类。 (2)切割位点 (3)粘性末端(sticky ends,cohensive ends) ② 3’端凸出(如Pst I切点) (4)粘性末端的意义 ② 5’末端标记 (5)同裂酶(Isoschizomers) ② 不完全同裂酶: (6)同尾酶(Isocaudamers) (7)限制酶的酶活性 较高的甘油浓度(5% v/v); 酶与底物DNA比例过高(不同的酶情况不同,通常为100 U/μg); 低盐浓度(25 mM) 高pH值(pH 8.0) 存在有机溶剂(如DMSO、乙醇(9)、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sulphalane(12)等) 用其他二价离子替代镁离子(如Mn++,Cu++,Co++,Zn++等) 以下酶类易出现“星号活性”,它们是 BamH I,Bcl ?I,BseB I,BssA I,EcoRI,EcoR V,Hind III,Hpa I,Kpn ?I,NcoI, NruI,Pst ?I,Pvu II,Sal I,Sca I,SnaB I,Sph I,Ssp I,Xba I。 尽量用较少的酶进行完全消化反应。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消化以及过高的甘油浓度。 尽量避免有机溶剂(如制备DNA时引入的乙醇)的污染。 将离子浓度提高到100-150 mM(若酶活性不受离子强度影响)。 将反应缓冲液的pH值降到7.0。 二价离子用Mg++。 (8)Ⅱs型限制性内切酶 3. III类限制性内切酶 III类限制-修饰酶由R亚基和MS亚基组成,其中MS亚基具有位点识别和甲基化修饰双重活性。 该类酶与DNA识别位点的结合严格依赖ATP,在与识别位点结合之后,修饰作用与限制作用取决于两个亚基之间的竞争。修饰作用在识别位点内进行,甲基化受体是腺嘌呤碱基,供体仍为SAM。 切割位点位于识别位点一侧的若干碱基对处,但无序列特异性,只与识别位点的距离有关,而且不同的III类酶具有各自不同的距离,从7至26bp不等。 五、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2. DNA的甲基化程度 3. 温度 4. 缓冲液(Buffer) 六、限制性内切酶对DNA的消化 2. 完全消化 3. 局部消化 4. 限制酶酶切反应的终止 要做定向克隆,通常要作双酶切。同步双酶切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常用方法。选择能让两种酶同时作用的最佳缓冲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酶切所用的缓冲液可以从各公司的酶活性图表中选择。 双酶切注意事项 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中进行双酶切反应时,反应速度会减缓,因此需要增加酶量或延长酶切时间来提高酶切速率。 第二节 DNA 连接酶 DNA连接酶旧称“合成酶”。 是1967年在三个实验室同时发现的,最初发现于大肠杆菌。它是一种封闭DNA链上缺口酶,借助ATP或NAD水解提供的能量催化DNA链的5‘-PO4与另一DNA链的3’-OH生成磷酸二酯键。但这两条链必须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