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枣树采胶的创口数对出胶量和树木生长的影响.pdf
第22卷第4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V01.22No.4
of
2008年4月 Journal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 Apr.2008
文章编号:1003—7578(2008)04—198—03
沙枣树采胶的创口数对出胶量和树木生长的影响‘
李银芳,阿迪力·吾彼尔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L.)的创口数对出胶量和树木生长的影响试
提要:本文对沙枣树(Elaeagmmangustifolia
验进行了阐述,结论是成熟林或是过熟林林带沙枣树的出胶量随创口数的增加呈指数增加,并
且成熟林的出胶量大于过熟林;单株10×20cm2的创口,不会影响树木生长。
关键词:沙枣树;胶;创口数;树木生长
中图分类号:Q945 文献标识码:A
沙枣树树胶的开发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希望成为橡胶、桃胶、漆、松香等人类开发利用成功的类
型。沙枣胶的开发利用构思性‘1-6]和流胶机理的报道不多‘7-11|,开发利用采胶创口面积对出胶量和树木
生长的影响一直心存疑虑。据此我们对不同树龄的沙枣树,研究了创口数与出胶量的关系,以及创12数对
树木生长的影响,试图把积累的实践经验变成可以量化的科学指标,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沙枣胶奠定基础。
1+试验区自然概况
本项试验设置在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的塔里木村,地形地貌属洪积、冲积平原,土壤为林灌草甸土,地
作物生长期内的4一10月实照时数为191
313800J。试验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喜温作物的生长和糖分积累,适宜种植瓜果、香梨、棉花、水稻等高产
值作物。试验区的天然植被主要建群种是胡杨(Populuseuphratica)次生林、柽柳(Tamarixspp)灌丛和罗
hendersonii)草本植物o
布麻(Poacynum
2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置在塔里木村不同造林年限的沙枣农田防护林带里。成熟林1978年造林,26年树龄;过熟林
1962年造林,42年树龄。两条林带相距1000m。林带间的农田种植棉花。
不同树龄的林带各设6个创12处理:2个/株,4个/株,6个/株,8个/株,10个/株,对照(不开设创
12)。每个处理5株标准木。
4月初进行创12处理,创口为正方形,创口深度以见木质部为准,创口面积20cm2/个。5月初出胶开
始时进入出胶量观测,每lO天一次。出胶量以野外手拣级(非室内专门化除杂)单株出胶的重量表示,便
携式电子天平随拣随单株计量。
新枝生长量4月初生长开始时进行观测,每10天观测一次。每个处理5株标准木,取东南西北方位
的最大新枝长度进行观测。
·收稿日期:2007—3—7。
基金项目: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21108)资助。
作者简介:李银芳(1950一),男(汉族),河北灵寿人,主要从事沙漠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liyinf@126.corn
第4期 李银芳等沙枣树采胶的创口数对出胶量和树木生长的影响 ·199·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创口数量下的出胶量
无论在成熟林还是过熟林林带,增加创13数对增加出胶量的作用是明显的(图1),出胶量随创口数的
增加呈指数增加。在各时期的观测中也是如此。并且成熟林的出胶量大于过熟林,只是到单株创口数增
加到10个时,过熟林的出胶量反而大于成熟林,这是成熟林的出胶集中在9月上旬以前基本完成,而过熟
林的出胶却延长到了10月中旬造成的。
150}‘
100
r
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