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青楹联升级班讲义主讲
一青楹联升级班第五讲讲义 主讲:无情剑客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主要讲正对和反对。
我们知道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是:形式对称、内容相关、文字精练、节奏鲜明。
内容相关实际就是指上下联之间一般具有正对、反对和串对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具体谈谈这个问题。组成正对的上下联通常具有两种关系;互补关系和叠加关系。互补关系的正对,是属于这样一种东西,它把一个写作对象一分为二地加以说明,也就是从两个方面去说明同一处景点、一个人物、一件事情,或者别的什么。以下举出几副这样的对联来研究。①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昆明西山三清阁联)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③南宋状元宰相,西京孝子忠臣。(广东文丞相祠联)①例写的是昆明西山三清阁的景观:上联写这里群鸟争鸣,下联写这里花开似锦。此联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一下子联想到此地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②例写的是送别友人的地方,上联写这地方北边有山横过外城,下联写这地方东边有水绕过内城。这是写同一个对象的两个侧面。③例写的是文天祥丞相这个人,上联写这个人的业绩,说他是状元宰相,下联写这个人的为人,说他是孝子忠臣。这也是写同一个对象的两个侧面。有些专家,不重视“正对”,认为它所写是同一个对象,极易写成“合掌”,不宜提倡。这种观念,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废食。写同一个对象的两种属性,只要注意特色鲜明,层次清楚,同样可以写出好的对联。有人撰联如下:“大棚长年绿,温室四季青。”“大棚”就是“温室”,“长年绿”等于“四季青”。上下联意思一样,毫无特色,自然难免“合掌”。如果改为“大棚四季有商客,温室长年聚秀才。”把对温室的观察由植物生长转移到科研与生产结合上,分为跟商贸打交道与跟科技打交道两个各具特色的层次,那就不会上下联意思一样了。叠加关系的正对,其特点则是把两个写作对象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种正对,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上下联作为映衬与被映衬而存在;另一种上下联作为某主题体现者而存在。第一、上下联作为映衬与被映衬而存在的正对。如:①千峰拔地,万笏朝天。(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③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早读书。(传统对联)①例意为长白山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如同成万片古代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②例意为“鸟鸣山更幽”如同“蝉噪林逾静”。③例意为“人求上进早读书”如同“鸟欲高飞先振翅”。映衬方的存在,可使被映衬方更易被人理解,而叠加的映衬则意味着一方如同另一方。 第二、上下联作为某主题体现者而存在的正对。如:①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关岳庙联)②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俞伯牙鼓琴遇知音联)③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励志联)①例上联写关羽“扶汉三分鼎”,下联写岳飞“平金一片心”撰联者要刻画的是两位忠君为国的古人。②例上联写俞伯牙的琴声有深意,下联写虽有客荷樵离席而一客仍在专心倾听,显示一个终遇知音的动人场面。③例上联写自己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下联写自己有“卧薪尝胆”的毅力,表达了自己要做一个志高而力行的人。这一类的正对为数也较多,其特点则是以主题统率内容,上下联常常是在一个主题统率下的两个方面。写作这种服从于某个中心思想的正对,如果思考不足,心无主见,则容易写出上下脱节的作品。如:动物园中看动物,图书馆里借图书。难凭只手擎南宋,(写岳飞)能使双眸复大明。(写眼镜)这样的对句仅仅描写了两种不相干的事物,上下联没有必然的联系,被称为“对而不联”。对联,要前后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要说明一件事情,表达一个理念。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定意义之外,两者还要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主旨之中,这才会“对而又联”。下面我们讲一下什么是反对。对联中的反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联。所谓相反,包括情感态度的对立、行为举止的相悖、结局效果的迥异等。因为内容相反,就形成了上下联的鲜明对比,引人注目,而反对的上下联之间就是一种对比关系。哪些是内容相反的对联呢?清代有某樵夫为其岳父祝寿,请人写了如下一联: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这样的反对,一看即知其上下联互相顶牛相当多的反对,分辨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需要深入考察。如何深入?下面逐一探讨。一、从上下联的句意着眼,了解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反。①?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张藉《没蕃故人》)原诗前半首从应征戍守写到不幸全军覆没,友人死生不明。后半首诗人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人生还。这一联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