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01.doc《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01.doc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认识近代中国在社会生活反方面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 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
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
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巩固小结:
1、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108页选择题:应选B(淞沪铁路)。
3、提醒学生预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 2 Period Three Grammar 课件.ppt
- Unit 2 Period Three 课件.ppt
- Unit 2 Period Two Lesson 2 History Makers and Lesson 3 课时精练.doc
- Unit 2 Period One 课件.ppt
- Unit 2 Period Two 课件.ppt
- Unit 2 Period Two Integrating Skills 课件.ppt
- Unit 2 PeriodⅢ课件.ppt
- Unit 2 Project 导学案.doc
- Unit 2 Project 2 导学案.doc
- Unit 2 PeriodⅠ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