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泌尿系统
2. 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远曲小管、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通透。 在ADH作用下,水被重吸收,小管液中尿素浓度逐渐升高; 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大,小管液中尿素就顺浓度梯度向组织间液扩散,内髓部组织间液中尿素浓度增高,渗透浓度随之升高。 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是由尿素和NaCl共同形成的。 尿素的再循环 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皮质部和外髓部集合管 内髓部集合管 ← 组织间液 ← 髓袢升支细段 尿素在渗透压梯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尿素对髓质高渗透压的贡献: 尿素再循环的意义: 40-50%(浓缩尿) 10%(稀释尿) 排出高浓度的尿素(最高可达750mOsm),而不带走大量的水分。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1的主动重吸收是外髓质渗透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而尿素及其再循环和NaCl是建立内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溶质。 (三)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 逆流交换 冷水流过图中右边的U形管时,从热源带走的热量很有限,热源损失掉的热量也很少。 直小血管的降支和升支是并行的细血管,构成逆流交换系统。 通过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保持髓质渗透梯度 直小血管对溶质和水通透性高,下行过程中,组织间液中溶质顺浓度差扩散到直小血管降支中,其中的水渗出到组织间液,血管中溶质浓度逐渐升高。 直小血管升支从髓质返回外髓部时,血管内溶质浓度比组织间液高,溶质扩散回组织间液,进入降支。 直小血管升支离开外髓部时,只把多余的溶质和水带回循环中,维持了肾髓质的渗透梯度。 (1)通过逆流交换,使髓质中的溶质不被大量带走; 髓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2)将重吸收的水分汇入血液循环中。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神经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二) 球管平衡 (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增加近球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刺激近球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增加。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二)抗利尿激素 合成、贮存和释放: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胞体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至垂体贮存,并由此释放入血。 ADH的生理作用 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 ADH与集合管的受体结合,细胞内cAMP增加, cAMP激活细胞中的蛋白激酶,进而使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增加 ,对水的通透性增加,管腔内的水经水通道被重吸收增多,从而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ADH分泌和释放的调节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 渗透压感受器 大量发汗等→血浆晶体渗透压↑→视上核和室旁核附近的晶体渗透压感受器→ADH合成和释放↑ →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 大量饮清水→血液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 渴觉和饮水行为 水利尿 (water diuresis) 正常人一次饮用l L清水半小时后,尿量开始增加,第1 小时末达最高值,2—3小时后恢复。 饮用等渗盐水(0.9%NaCl),尿量不出现饮清水后那样的变化。 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水利尿。检测肾稀释能力。 循环血量的改变 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受到的刺激↑→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ADH合成释放↓→尿量↑ (由于排出了过剩的水分,正常血量因而得到恢复)。 大失血→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压力感受器↑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肝脏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 I (10肽) 肾脏 肾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血管紧张素 II (8肽) 血管紧张素酶A 血管紧张素 III (8肽)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醛固酮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 外周阻力↑ 近球小管重吸收Na+↑ 神经系统:抗利尿激素↑ 交感神经活动↑ 渴觉和饮水行为 Harry Goldblatt 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 、 Cl-和水的重吸收以及K+的分泌(保Na+排K+) 醛固酮的作用 醛固酮的作用机制 醛固酮诱导蛋白的生成 管腔膜对Na+通透性↑ ATP合成↑ 管周膜上钠泵↑ 第五节 排尿及其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排尿功能 1.输尿管的功能 2.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盆神经、腹下神经、阴部神经 排尿反射 当尿液在膀胱内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内压升高,刺激膀胱平滑肌的牵张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传入脊髓排尿反射中枢。 排尿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 皮质肾单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