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与用法.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量与用法

第七章 用 量 与 用 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一、剂量 (一)剂量的含义:   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二)计量单位 : 1、古代重量单位:铢、两、钱、斤。 2、古代度量单位:寸、尺。 3、古代容量单位:合、升、斗。 4、古代较粗略计量方法: (1) 刀圭:量药末专用量具,1刀圭约0.1方寸匕。 (2)方寸匕:古尺一寸见方的药匙。 (3)撮:三指撮取的量。 (4)枚:个数。 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 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 1两=30g 1钱=3g 1分=0.3g 1厘=0.03g (三)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   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1、药物方面 :   (1)药材质量: 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 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 (2)药材质地: 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10g。  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般用量为10~30g。 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0~60g   (3)药物性味: 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稍重; 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 (4)有毒无毒: 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 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用量: 马钱子:内服剂量,0.3-0.9g。 樟脑:内服剂量,0.1-0.2g。 蜂房:内服剂量,1.5-3g。(散剂) 蟾酥:内服剂量,0.015-0.03g。 轻粉:内服剂量,0.1-0.2g。 砒石:内服剂量,0.002-0.004g。 雄黄:内服剂量,0.3-0.9g。 硫黄:内服剂量,1-3g。 胆矾:内服剂量,0.3-0.6g。 瓜蒂:内服剂量,0.3-1g。 甘遂:内服剂量,0.5-1g。 大戟:内服剂量,0.5-1g。(散剂) 芫花:内服剂量,0.3-0.6g。 巴豆:内服剂量,0.1-0.3g。 牵牛子:内服剂量,1.5-3g(散剂) 乌头:内服剂量,1-2g。 麝香:内服剂量,0.06-0.1g。 牛黄:内服剂量,0.2-0.5g。 珍珠:内服剂量,0.3-1g。 2、应用方面:    (1)方药配伍: 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 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小。 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 (2)剂型: 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 (3)用药目的: 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如槟榔,用于消积、行气、利水,其用量为6~15g。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g,每日量不超过1.5g,但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g。 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牵牛子,有泻下之功,若用量轻,则通便导滞;用量重,则峻下逐水。 3、患者方面:    (1)年龄大小: 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对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使用。 (2)性别: 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3)其他: 体质强弱的不同。体质强壮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强,用量可稍大;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用量宜轻(尤其是攻邪药),即使是用补虚药,也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病程长短的不同。新病对患者正气的损伤尚小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还较强,用量可稍大;久病患者多体虚,对药物的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