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的散文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革后的散文专用课件

文革后的散文 80年代的散文 一、80年代散文的新特征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文的审美存在。 如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 二、巴金的《随想录》 80年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巴金从1978年12月起至1986年9月巴金写成的150篇,42万字的作品。单篇作品发表于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作家以时间为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为总题。这些散文作为巴金晚年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是历经十年“文革”炼狱的巴金,出于老作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历史与人生作出的深刻检视与理性反思。 《随想录》突出的表现了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把《随想录》作为“一代作家留给后人的遗嘱”,是“文革的博物馆”,从生活思想的深层次探究了“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反封建成为《随想录》的一个重要主题。 《随想录》表现了作家严以律己、解剖自我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作家奉行“讲真话”、“挖掘自己的灵魂”,作品成为作家高尚人格风范和知识分子良知良心的体现。作家的忏悔以现时态的文化观念为参照,将个人的自省与民族的反思结合,将个人批判与社会批判结合,使作品具有思想史的意义和文化史的价值。 《随想录》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体价值。恢复了散文的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真心灵的表现,使《随想录》在现代散文史上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作品。 对《随想录》也有学者提出置疑:李欧梵先生认为巴金作为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和经历的作家,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政治事件,但《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作一些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不够。 90年代的散文 对现代性的思考和散文自身的现代性问题是90年代散文的重要内涵和特点。 90年代的散文热,主要体现为:一是旧作重刊层出不穷;二是散文刊物增多;三是染指散文者日众;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 90年代散文繁荣的原因:一是文学的边缘化中散文所具有的文体优势;二是散文成为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和情感存在方式的首选文体;三是散文最能适应出版的市场化和商业性;四是散文的市民文化性使散文成为市民的主要文学消费品,散文充当了市民的“文化快餐”角色;五是文学的多元审美时代为散文作为自由体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90年代散文的主要类型: 文人散文,以汪曾祺、张中行等为代表。汪曾祺把散文作为文人审美化的一种生存方式,继承了传统散文的闲适、冲淡品格,独抒性灵,以现代生活关注古典情趣和心灵。文字雅洁,少雕饰,行云流水。 文化散文,以余秋雨为代表,作者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个体的生命来询问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命运,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走上“文化苦旅”,重新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以重新建构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文化视野; 学者散文,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 人文散文,以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表,他们关心当下知识分子的境况和文化命运的思索,知识分子的沉沦与抵抗。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后有《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等散文集问世。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是强烈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联想、深刻的文化思考,新鲜的散文意境。 余秋雨的散文有别于学术论文,有别于山水游记,他将学者文章通俗化,演义化,把世俗文章学术化,既满足了读者的趣味,有能够适应文学商业化的价值取向。但散文也呈现出程式化的倾向。 贾平凹散文现象 ????《美文》杂志1992年 当初提出“大散文”概念,是针对当时散文界的一些弊病。 “大散文”的含义是,一要写时代写社会,作品有大的境界;二是题材扩大,拓宽散文的路子。 * *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