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书发布会流程及司仪台词参考供参习
新书发布会流程及司仪台词参考
文/邹璐
2010年05月14日,星期五
(各位朋友请就坐,我们的活动即将开始,请将您的手机调到静音状态,谢谢您的合作)
尊敬的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贸工部政务次长陈振泉先生,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感谢您抽出宝贵休息时间,出席由海南会馆主办的,邹璐小姐新书发布会。
今天出席新书发布会的可谓高朋满座,包括来自本地文化界,艺术界,教育界以及多间华社会馆的领袖们,对大家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
海南会馆、琼州天后宫各位理事、董事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参赞周建平女士,宋若云博士,支路莹秘书,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总编辑严孟达先生
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希尼尔先生
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骆明先生
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主席潘国驹教授
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主席林清如先生
新加坡三江会馆会长李秉萱先生
新加坡华文学习研究院蔡志礼博士
随笔南洋网站主编李叶明\李叶明先生
还有来自长堤对岸马来西亚新山的华社,教育界以及媒体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千百年来,诗歌以它那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之美,听觉之美,首先在我们的诵读与聆听之即,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似乎就是在不经意间在心里吟诵着“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千古诗篇。
诗歌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美艺术,它来源于我们,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必将令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艺术之美。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邹璐小姐的新诗集发布会。让我们与她的美丽诗歌相遇,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诗意午后。
首先,有请主办单位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先生为我们的新书发布会致辞。(潘先生请)
感谢会长先生的充满肯定与鼓励,更具胸襟与远见的发言。文化既是文化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如果没有众人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会馆社团组织的大力支持,文化将是遥遥无期永无抵达的空谈与空想。也感谢海南会馆长期以来对于文化推广工作的不遗余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今天新书发布会主宾,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贸工部政务次长陈振泉先生为新书发布会致辞。(陈次长请)
感谢陈次长的精彩发言,再次感谢陈次长百忙之中抽空主持新书发布会,并发表充满热情鼓励的演讲。
请陈次长留步,我们也有请潘家海会长先生,邹璐小姐上到台上来,一起见证新书发布。
大家所看到的是邹璐小姐的两本最新诗集,《追随河流的方向》以及《听见海的声音》,连同她在2006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时间,一条美丽的河》,在短短四年时间里,邹璐共写出300多首诗,出版三本诗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表示祝贺。
感谢陈次长,感谢会长先生。请就坐。
下面有请本次新书发布会的作者邹璐小姐发表她的感谢辞。
邹璐小姐的感谢辞看来已经准备很久,一直装在她的心里,以至于似乎不需要看稿,直接就把发自心底的话全部说出来了。
一本新书的诞生,它是作者多年的心血,积累和努力,我们无法历经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但是我们却有这样的荣幸一起见证两本新书出版的最初最大的喜悦,而今天的这个分享喜悦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目的。根据邹璐小姐的心愿,她要把今天的售书收入全部捐献给我们的李亚妹安老院,让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也能感受到人间处处有温情。
在这里,我要大声呼吁,各位朋友,当您来支持文化支持诗歌的同时,您也是在支持安老院,支持慈善,让我们都能为此尽一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我们今天新书发布会的另一协办单位,随笔南洋网组织网友在五一劳动节公共假日的当天,拜访李亚妹安老院所拍摄的照片集锦。
照片提供,心闲牵风,村夫,短片制作,心闲牵风,兰景,宗成。你们在哪里?谢谢你们。
今天是五月一日劳动节,难得的公共假日,我们随笔南洋网的一班朋友却早早相约,一起拜访位于汤申路上的李亚妹安老院。
午后,天气最热的时候,阳光灿烂耀眼,一脚踏进李亚妹安老院,“你的时间如此安静”,我们仿佛步入另一个时空。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在这个喧嚣繁华都市居然还有这样一个遗世安然的所在。
这间创办于七十年代的安老院,它的创办人是曾任中央医院护士的李亚妹女士,当年她看到红山牛车水等地有很多孤寡老人无人照顾看护,于是,发动全家,亲力亲为,一手创办了这间安老院,至今已经超过三十多年历史。
由于需要看护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几经搬迁,最终搬进了现在的住址,汤申路,这里原先是国专小学,那也是一个本地重要华社领袖,著名慈善家李光前先生所创办。
目前安老院收留并得到照顾的老人共计119人,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在这里,超过80%的老人都有行动的问题,生活不能自理,最大年纪已经103岁,他们有些因为疾病的缘故,有些因为孤单一人,无人照料,有些则是由于家人忙于工作无暇照看,他们都是需要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