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友林 用艺术滋养生命
宜兴紫砂圈内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一些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地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身怀绝技的制壶高手。在紫砂艺术之路上执着地追求“一把泥、一把壶”的实力派紫砂人陈友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作品在各类陶艺评比中获奖,而他本人获得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以及由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终身成就奖”。
陈友林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个陶瓷世家,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陈鸣远之传人,其壶艺作品,以其丰满盈逸,连通气足,点茶收放有“注琉璃”畅酣之感而成为收藏观赏一族追捧的珍品。
1980年陈友林从无锡技工学校毕业,继承家传,从事紫砂艺术工作,35年来一直没有改变或放弃。一是深受家传做壶的风格,二是他想要做什么作品就做什么作品,客户定制不了。因为他尊重自己的内心,做出来的作品要达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骗谁都可以,但不能骗自己。”这是他的口头禅。
缘于喜欢与追求“一把泥、一把壶”这样一种制壶境界,陈友林就连自己在微信上使用的名字也叫“一把泥、一把壶”。在他看来,一把紫砂泥贵如金,做出一把壶来比金还要贵重。
作为在紫砂历史上拥有显赫地位的一代宗师陈鸣远的后人,陈友林于1983年踏上紫砂之路时,就确立了“用一把好泥、做一把好壶”的追求目标。他在宜兴紫砂工艺厂这所“紫砂大学校”里苦练制壶技艺,很幸运地在造型、贴梅、绞泥等方面得到了顾景舟、汪寅仙、吕尧臣大师的指点。懂得珍惜一把泥,才会用心做好一把壶。陈友林在光器、花器等方面全面发展,形成了“光器线条流畅、花器形态逼真”的壶艺风格。
燕语莺啼的午后,宜兴丁蜀镇工作室里一派繁华的景象,来来往往的客户或驻足,或钻进某间紫砂工作室,过了好大一会才出来。
佛说:“不忘初心。”走进陈友林的工作室,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山水图画,墙画落款是陈友林。墙上的风景,弥漫着淡淡的紫砂泥味,透着一股亲切味,因为这也是笔者曾经住过的蜀山常安村沿河的一段。陈友林的童年就是在墙上的河岸边渡过的,如诗如画的蜀山脚下,沿街的泥搭子声和紫砂泥的素淡味,是陈友林不竭的艺术源泉。
陈友林谦和诚朴,孜孜于壶艺。对于小时候成长的地方,他深深地镌刻在心里。有人看了他的作品之后评价他为年轻一代花器名家,而笔者觉得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这样融入艺术性、趣味性、生活性、观赏性,是他在创作作品时,融入了浓浓的爱家乡、爱生活情愫,是一个有感情的紫砂艺术工作者。
陈友林说,没有艺术构思,其作品就不会在艺术上有所升华。所以,他在构思作品造型时,喜欢打破常规,觅取奇异性。艺术构思,不是一件很轻快的事情,需要极其费神乃至痛苦的探索。只要坚持下去,常会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出现“灵感”,因而豁然开朗,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而陈友林的创作乐趣也就在于此。
笔者欣赏陈友林的壶。发觉他制作的壶有素雅的气质,天然稚拙、不落俗套,在平实中蕴涵意趣。传统制壶法并没有使他就范于某种固定的规则,没有甄灭艺术中难得的鲜活气,更具形式意味和个人色彩。
笔者欣赏陈友林的人品。目前为止,陈友林带的徒弟不多,但个个优秀。他在传授壶艺上从不保守,倾囊相授,竭尽所能。冯骥才说:“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生命的方式。”今天,我们已基本脱离了物质的贫瘠,但精神世界还不算丰盈,还需要美的教化与滋养,需要更多的陈友林式的好大师。
在紫砂光器中,线条的运用和表达,是展示紫砂光器生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善于运用线条,正是陈友林在紫砂壶创作中的一个特色。他认为,线条有着丰富的情感,而且不同的线条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如垂直线有上升、严肃、端正之感;水平线有稳定、庄重之感;曲线则温和缓慢、丰满柔软;抛物线有流动的速度感;双曲线呈现对称美;自由曲线则给人自由和丰富之感……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线之外,还有一条看不见的线,那就是生命线。因此,有人在欣赏紫砂光器时,线条是欣赏的重点。陈友林创作的“陈式曲壶”,堪称是展示线条美的一件佳作。该壶的一条主线从壶嘴开始,顺着壶底向壶把延伸,一条丰满柔软的曲线托起了整个壶身,并将壶嘴、壶身、壶把融为一体。壶身光滑圆润,线与面的转折处理得干净利落,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条在流动,使整把壶像一位体操运动员那样健硕而优美。陈友林对线条的熟练驾驭,使他摆脱了制壶中“方就是方、圆就是圆”的制约,创作出了一件件“方中有变、圆中寓新、方圆结合、刚柔相济”的富有个性的紫砂作品。
陈友林的紫砂花器充满了诗情画意,总能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自古以来,荷花楚楚动人,许多文人墨客以荷花为题材,或诗或词,或书或画,留下了很多荷花题材的佳作,为荷花这一自然界的花卉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样,在紫砂作品中,以荷花为题材的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