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弹性测量技术仪器和应用-Core.PDF

生物组织弹性测量技术仪器和应用-Core.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组织弹性测量技术仪器和应用-Core

I 专 N 专论——生物组织弹性测量 V I 论 T E D P 编者按:软硬度是人体组织的一个基本特性, 它的变化往往伴随着组织的某种病变, 比如肿瘤、组织纤维化、水肿、萎缩 A P 或退化等。所以测量组织的硬度可以用于某些组织病变的诊断及观测治疗的效果。然而由于人体组织的多样性及其力学特 E 性和边界条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测量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标准的工具。已开发和应用的测量方法有压缩和 R 拉伸测试、印压和吸入测试、剪切波传播速度法、共振频偏法等。某些方法已在特定组织的评估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一 期的文章里,我们先给读者一个有关软组织弹性测量方法和应用的总体介绍。在随后的几期,我们会就某些方法作详细的 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组织弹性测量的临床价值可以被更广泛地接受,同时各种方式的优点及局限性可以得到更全面 的认识。也希望更多的国内研发小组可以加入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有原创性的组织硬度测量方法和 仪器。 栏目主编:郑永平(香港理工大学 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 郑永平教授分别于 1990 及 1993 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1997 年获香港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其后在加拿大温莎大学 (University of Windsor) 就读博士后,于 2001 年成为香港理工大学助 理教授,并于 2008 年在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晋升为教授。2008 年 8 月 ~2010 年 7 月 ,他同时兼任香港理工大学创新 产品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郑永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声弹性测量与成像、三维超声成像与测量、医用超声 仪器的创新、研究与开发,以及可携带人体生理参数测量仪等。主持承担多项科研项目。他已发表及录用的 SCI 论 文 90 余篇,150 余篇国际会议论文,另有 6 项美国和 4 项中国授权的专利及另外 12 项受理中的专利。他所开发研制 的组织超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