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的时间意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江花月夜》中的时间意识

《春江花月夜》中的时间意识 ? 詹冬华 语文讲堂  名作欣赏 2005-2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谁都无法避开时间问题,任何人的存在总是在时间内存在。在浩如云烟的诗文中,时间一直是一个被表现的主题。诗人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表达抗拒和超越时间的企望。大智者如孔子屹立川上喟叹若此:“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功业赫赫、胸量阔大者如曹操也不得不举觞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而诗人更表现出对时间的敏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诗人对时间的敏感触发了其对生存意义的形而上思考,无数个个体“被抛”在时间之流中,谁也无法预先设定自身。人的生存到底指向什么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如抓住当下,或美酒纨素,秉烛而游;或策驱高足,先据要津。或纵浪大化,游身太虚。对时间的抗拒和忧患成为千古诗人集体性的精神创痛,诗人对生命大限的清醒认识和预先把握使得其精神触觉更为敏锐。夕阳、江月、流水、落花、西风、归雁、远帆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写怀的现实意象。但是,在不同的诗人那里,时间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孔子感叹逝者如斯,是大惑大悟后的无奈。屈原对时间的体验则带有一种难于言说的自恋性,草木凋落,美人迟暮,忠而被谤,荣名何托?李白放荡形骸,逾矩越规,以对抗礼俗来对抗时间。王维则是参悟庄禅,在“向死而生”之无畏中遭遇时间,没有焦虑,未见愁肠,是经哲思武装之后直面存在时的平静和安闲。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离人怀远,愁思轻曼,宛转生情。但是,这首诗更让人回味的是贯注全诗的时间之思和宇宙意识。闻一多说这首诗洗净了梁陈隋唐四代百年间宫体诗所留下的黑暗罪孽,实现了宫体诗的自我救赎。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也就是实现了“从蜣螂转丸式的宫体诗一跃而到庄严的宇宙意识”①。   起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海相连,海天一线。只有孤月一轮,随潮而生。这里展现的是一个极为阔大浩渺的空间,如此静寂的大空间连缀的是人对时间的感思。百年千年,万古如斯。这是宇宙的时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可谓月印万川,天涯共此时,广袤的空间获得了时间上的同步。接下来是视觉性的描写:水绕芳甸、月照花林、空里流霜、汀上白沙、空中月轮,时间像是被凝固了。没有“逝者如斯乎”式的喟叹,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式的壮怀。在这里,时间作为“曾在”来到“此在”的面前照面,人与“永恒”猝然在时间中遭遇,有限突然窥视到本真的无限,他带有些许惶惑,但很快又归于平和冲融。天地之间惟剩下独特的此在和巨大的无限。没有对时间流逝的感伤,也没有直面大道真宰时的怯懦和臣服。二者默默相会,悠然有意!但是,这并不能“敉平”人对时间的种种疑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一个富有哲思性的元问题,又有谁能作答呢?似乎不得而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的时间的有限性通过一代代的延续获得了某种无限性,并见证了宇宙时间的无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复一年,照临大地,一如望夫石之执著,有所期待。通过诗人的想象,宇宙时间获得了此在式的存在,因为此在的时间是有限的,是可以终结的。也只有此在才可以以期待的方式操心。这里实际上开启了后文。然而,这种期待守候并未有任何回应,惟有白水东流,天地复归于阒静。   以下各句开始转到写相思之情,时间依然隐约其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此为过渡,着一“愁”字,道出些微消息。紧接又徐徐托出诗之旨归:“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为客子月夜扁舟,一为思妇凭栏怀人。人隔两地,思情堪托?惟有婵娟可共,料想客子扁舟望月,定当思念远在家乡的玉人吧。以海德格尔的时空观来解读这句诗,便是此在通过“去远”的方式使远处的存在者来到近处照面。“去其远使之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