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
摘要:中国清真寺建筑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现了中
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属于中国特有的建筑型制;另一类则更多地保留了阿拉
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伊斯兰穆斯林清真寺
本文原为冯今源著《中国的伊斯兰教》(1997 年7 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书中的一部分;应《回族研究》编辑部之约,作者将其抽出,略作修改,
发表于该刊1991 年第2 期第81-91 页。
电子版来源:中评网:
我国清真寺约有两万余所,其建筑式样、结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近10
年来,随着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出现一大批关于中国清真寺
的专题介绍与研究新成果。特别是刘致平教授《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的
出版,将清真寺研究的水平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研读这些成果,
使我们对中国清真寺的历史沿革、社会职能、建筑风格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
解;通过这种了解,我们又可以进一步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穆斯林的
历史发展过程及经济、文化、思想状况。近年来笔者到西北、东南及中原部
分地区也进行过一些实地调查,见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清真寺。在此不揣冒
昧,草此拙篇,希望有助于对中国清真寺的进一步研究。
中国清真寺建筑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
2
统的建筑风格,属于中国特有的建筑型制;另一类则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的
建筑形式和风格。无论哪类风格的清真寺,都是中国与阿拉伯人民友好往来
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中国清真寺,目前见到的绝大多数为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
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
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
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
且往往是一连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
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
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
术风格。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西狭长的长
方形,东西长245·68 米,南北宽47·56 米,总面积11684·54 平方米。全寺分
四进院落,每进院落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
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木牌楼、
3
“五间房” (二门)、石牌坊、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
(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
式碑楼、石坊、南北对厅和厢房、门楼等各种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井
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
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
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郑州清真寺、安徽寿县清真寺、山东济宁和济南
的那些清真寺中,都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邃
尊严;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
体的重重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
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
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
它已被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进院落东
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门正面门楣上
砖雕“清真大寺” 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
4
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
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
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
两侧各辟一房门以备平时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大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为歇山造,用绿
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制
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
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