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_CDS_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年10月第7卷第10期 ChinJDiabetesMellitus,October2015,Vol.7,No.10 ·603 · ·指南与共识·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序 自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等糖尿病领域的里程碑研究发表以来,大量循证医 学证据充分证明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血糖监测已成为现代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不仅成为调整医师治疗策略的依据,也在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改变生活方式及降低低血糖和晚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被学术界誉为自胰岛素发现后糖尿病领域的主要成就之一。近30年来,血糖检测技术和手段取得了飞速发 展。毛细血管、组织间液甚至泪液葡萄糖都可成为检测对象;监测时间可从时间点到连续3d以及反映2~3周或2~3个月平 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实现了标准化。方便、快速、准确是血糖检测技术永不停歇的追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糖尿病治疗水平差别巨大,血糖监测的使用现状也参差不齐。 一方面,对北京、汕头两地1型糖尿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3C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日平均血糖监测不足两次。对 此需要加强教育,告知医师和患者有效的血糖监测和治疗策略调整可降低低血糖和远期并发症风险,降低糖尿病引发的致死 致残,大幅度降低医疗开支。 另一方面,在基层医院也出现了不管患者血糖水平和用药方案,一律采用连续血糖监测而血糖控制依旧无法改善的现 象。须知血糖监测目的是改善临床行为和结局,单纯的记录血糖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因此医师应该明确了解不同方法监测 的意义,针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采用合理的监测组合,制订系统、规范的监测方案,并依据监测结果改进临床决策。应避免 盲目的、无计划的血糖测定,避免一味追求新技术、新方法而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致力于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的标准化进程,将依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糖尿病防治临床 实践不断更新完善本指南,加强指导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糖尿病防治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翁建平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指南执笔专家 贾伟平 陈莉明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包玉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莉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高政南(大连医科 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郭立新(北京医院);郭晓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纪立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姬秋和(第四军医 大学西京医院);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匡洪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启富(重庆医科大学附 属第一医院);李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小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延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刘静(甘肃省人民医院);陆菊明(解放军总医院);马建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冉兴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单忠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立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宋光耀(河南省人民医院);孙子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 医院);王煜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翁建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云(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杨立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文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杨玉芝(黑龙江省医院);于德民(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赵 志刚(河南省郑州颐和医院);周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周智广(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 附属鼓楼医院);邹大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DOI:10.3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