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夜》的叙事伦理与吴荪甫的“悲剧”
2015年6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Jun.,2015
第2期 Journalof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 NanjingNormalUniversity No.2
《子夜》的叙事伦理与吴荪甫的 “悲剧”
段从学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 :茅盾在最初 的构思中,《子夜》中的吴荪甫是一个 负面人物。今天 的 “悲剧英雄 ”
吴荪 甫 ,实 际上是茅盾两次对 小说进 行 “改写”的结果 。这种 “改写”大获成功 的前提是现代人
对世 界 “去魅化 ”,竭 力想 要把整 个 世界 理解 为 有规 律 的、可 以支 配和 控 制 的存 在 对 象这 一 生
存欲望。只有在这个生存论立场 中,吴荪甫的 “悲剧 ”才成为 “悲剧”。我们对 《子夜》的阅读
和 思考 ,也应该放在现代科学主义精神文学化 的元叙事脉络 中来展开。
关键词 :《子夜》 吴荪甫 叙事伦理
中图分 类号 :I206.6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8—9853(2015)02—054—14
由于未能实现原初的构思和写作计划,本应该 “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 《子夜》,最终成了
一 部 “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的 “未完成”之作。在这个意义上,“不遑再计工拙,就醌然 出版
了”_lJ(一”’的 《子夜》,显然是一部失败之作。茅盾对 《多角关系》“并没有跳出 《子夜》的旧模子”的 “汗
流浃背”之感 ,就是旁证 。对 《子夜》主题和写作过程的两次 “现身说法”,实际上也意味着承认 了
这样的事实:作品本身,尚不足以说明作者的意图。
但在另一个意义上,失败的 《子夜》却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气魄宏大的构思未能有效地转化为艺
术文本的事实,并没有动摇 《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本身虽然未能实现 “大规模地描
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宏大抱负,但它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原则和方法来分析、解剖中国社会现象的创
作方法,不仅在当时的新感觉派的都市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之外,开创 了 “另一种路子的都市文学”,而
且,“《子夜》的出现还带来了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儿 ,给中国现代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文学的发
展,带来 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事实证 明了韩侍桁当年敏锐而精准的判断:“它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是
在这书给我们贫乏的文艺界中输入了一种新的眼见,它的材料至少是从未被取用过地新鲜的,而且它的
一 切缺点,也是一个首创者的光荣缺点,它的缺点将成为无数未来的作家们的有益的借镜 。”
也就是说,《子夜》有这样两个不可替代的功绩。第一,是在共时性维度上,提供了不同于新感觉派
和心理分析小说的 “另一种都市文学”。第二,是在历时陲维度上,开创 了 “社会剖析派”这样一个崭新
文学流派。而这两点,都和现代社会科学透视法 ,即韩侍桁所谓 “新的眼见”密切相关。正是这个 “新
的眼见”,把上海这个大都市,从吴老太爷眼中不可名状的怪物,变成了一个可以冷静地分析和观察的
对象。也正是这个 “新的眼见”,让 中国新文学中的上海 ,从新感觉派不可捉摸的朦胧和迷惘中挣脱出
收稿 日期 :2015一Ol一28
作者简介:段从学,男,1969年生,云南大姚人,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研究。
基金项 目:西南交通大学中央专项业务资金资助项 目“新文学 现‘代’特质的实证研究”,项 目编号:2682014RC26。
① 通常认为,茅盾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待和分析当时的中国社会生活,但茅盾所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显然与今人不
尽一致 。为了避免纠缠,笔者含混地称之为现代社会科学。
54
来,变成了可以控制和征服的客观存在。董之林的说法正是准确地捕捉到了 《子夜》之于中国新文学的
根本意义:“现代长篇小说 《子夜》的出现,是一个重要标志,有关历史的文学叙述将从这里开始,不再笼
罩在一片不可知论的迷雾中,不再仅仅是历史人物琐碎的个人恩怨;历史的发展有清晰的社会动因和发
展阶段,历史是有序可循的”。_5]( 质言之,艺术上 “失败了的 《子夜》”,之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牢
牢 占据着它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次根式测试题附.pdf VIP
- 2024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社会招聘9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3上半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pdf VIP
-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教学设计——以《四时田园杂兴》为例.pdf
- 62304软件评估报告.pptx
- 2024年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康复治疗师考试专业知识100题(含答案).pdf VIP
- 2024天津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5年春新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