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规划与发展
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规划与发展 四 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十五规划及数字化进程计划 1 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九五期间成绩斐然 九五期间,全国广播电视科技进步、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截止到2000年6月底全国的统计:全国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90.77%;全国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91.93%;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近8000万户,入户率为24.5%;全国广播电视总覆盖人口:近10亿; 2 全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十五规划与目标 2.1总奋斗目标:亚洲一流、世界前列 2.2十五发展目标 a.两化:数字化、网络化(十五基本完成,2010年全面完成) b.三系统:建立强大的无线覆盖及实验系统;建立卫星传输与卫星直播相结合的系统(2003年我国自行发射直播卫星-东方红3号);建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2005年实现对全国所有的1kW以上无线广播电视进行监测); c.一平台:建立中央及地方级广播影视节目平台。 2.3十五计划综合指标:全国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95%,其中中央电台第一套为82%;全国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96%,其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为87%;截止到2001年8月,全国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为92.47%,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为93.65%) 2.4十五期间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计划 2.4.1 广播电视中心数字化 目前,部分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更新了一批数字设备,在一定的时期内,模拟和数字两种设备并存,规划要求:到2005年,中央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80%以上)实现节目采集、编辑制作、播出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 广播电台要广泛采用数字音频技术,应用数字节目制作和自动播出系统,推进广播节目采、编、播于一体的网络化进程; 电视台要广泛采用数字摄、录、编设备,推动数字特技、电脑动画、非线性编辑、卫星新闻采集、视频服务器、虚拟演播室等新技术、新设备; 广播电台、电视台要研究节目大容量存储技术,制定存储格式和检索数据结构规范。力争建立广播影视节目存储系统,形成节目平台,通过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与中央、各省实现广播影视节目交换,提高节目数据库利用率,丰富节目源。 2.4.2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数字化、光纤化、网络化 加快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和分配网的建设和改造,2001年实现全国联网,2002年基本完成省级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络建设,2003年实现全国贯通。截止到2001年6月,全国光缆总长300多万km,其中:国家光缆干线网3.2万km,省级光缆干线电视网11万km,市级以下光缆传输网30万多km。 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的干线网已经是或者正在实现数字化传输。分配网数字化传输有两种做法,单向传输:只要在原有网络基础上更换数字调制器,网络原有结构可以基本不动,容易实现数字化过渡,但仅能单向传输;实现双向传输业务:需要对原有网络进行改造,虽然过渡时间较长,但是可以一步到位。 2005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亿户,入户率达到46%,城镇入户率达到90%以上。截止到2001年8月,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8476万户。 2.4.3 首先实现数字(SDTV、HDTV)电视卫星传输与卫星直播 中央电视台卫星传输的第1、2、7套节目于2001年内实现数字化,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并存一段时间,但是第1套节目也于2005年年底,停止模拟传输。 山东、浙江、云南、贵州、四川5省在2002年前陆续实现卫星电视数字化传输,在2005年底前完成过渡,停止模拟电视的卫星传输。至此,我国的卫星电视广播全部实现数字化。 在1999年实现卫星直播电视的基础上,经过对国际电信联盟(ITU)分配给我国大陆3个轨位频率的综合分析,决定优先使用东经92.2°轨位频率。我国将于2003年发射自己的直播电视卫星-东方红3号,建成专用直播电视卫星系统。2005年直播电视用户达到2500万户。 2001年利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建立HDTV卫星传输影院试验系统。 2001年还要建成广播电视专用的VSAT网络系统,作为广播电视新闻采集和安全播出的应急手段。 2.4.4 积极推进有线数字(SDTV、HDTV)电视的播出 数字电视在有线电视网上的传输行业标准已经确定,在一些有线电视网上已经进行过试验,积累了两年多的经验。因此,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具备了条件,和卫星数字传输一样,应该是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切入点。 规划要求:2001年要在有线电视干线网上传输数字电视节目,有计划地在一些有线电视分配网上进行数字电视节目的试验播出。2002年在全国推行有线数字电视的播出,到2005年,拥有有线数字电视接收的用户,应该超过3000万户。 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同时积极开发有线电视网上的数据综合业务,按照综合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局解复习资料.doc
- 山东07年理综试题.doc
- 山东土建计算规则及定额解释.doc
- 屋面瓦安装工法(干挂)1.doc
- 局部解剖答案.doc
-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演讲与口才平时作业1-4答案.doc
- 屠宰项目环评书.doc
- 山东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解释1.doc
-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考研.doc
- 山东省德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最近下载
- 软件设计服务合同.docx
- 工程制图与AutoCAD习题集(第2版)习题答案.pdf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df VIP
- 超级猩猩健身房品牌手册.pptx VIP
- 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的创新路径与案例.docx VIP
- 智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策略的实施案例分析与借鉴.docx VIP
- 基础护理学课件 14.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ppt
- 电动港机装卸机械操作工(门机)技能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考点21:学会拓展延伸-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