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件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件2

菜 单 课时作业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教法分析 课前自主导学 当堂双基达标 YL· 历史 选修3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教法案例 1.“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赫鲁晓夫上台和对外政策调整;(2)艾森豪威尔就职和对苏两手政策;(3)赫鲁晓夫访美和戴维营会谈;(4)1961年柏林危机。本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讲述时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理清美苏争霸的表现,重在引导学生得出:美苏争霸的特征是美国处于攻势。 2.“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三个要点:(1)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2)美苏核军备竞赛的表现;(3)70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本目难点是核军备竞赛的表现,教师可结合教材插图和数据表格,从核武器竞赛、运载工具的竞争和核武器数量竞赛三方面进行归纳。 3.“核均势下的‘恐怖平衡’”一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两个要点:(1)古巴导弹危机;(2)核军备竞赛的后果。关于古巴导弹危机,教师讲述时依据事件的结果说明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核军备竞赛的后果——达成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认识“冷战”局面的特点。 1.掌握美苏争霸的表现。(重点) 2.认识“冷战”局面的特点。(难点) 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 赫鲁晓夫 两手政策 1959 艾森豪威尔 苏联 世界霸权 柏林 柏林 第二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 激烈的核军备竞赛 核武器 美国 1949 工具 运载 氢弹 洲际导弹 核潜艇 战略核力量 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古巴革命 1962 战争 美国 直接碰撞 全面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苏争霸 2.重点:欧洲 (1)政治上,谁控制了欧洲就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控制世界的能力。 (2)经济上,两个最大经济利益体都在欧洲,分别是西欧和东欧。 (3)战略上,西欧是美国通向欧亚大陆的门户和向东欧推进的桥头堡,东欧则是苏联的屏障和安全带。美苏争霸的主要对象是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 3.特点: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 4.本质:美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冲突。 1. (2013·衡水高二检测)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和漫画分析可知,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1.相同点 (1)背景相同:发生在两极格局对峙、美苏“冷战”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根源在于美、苏两国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 (2)过程相似:由苏联首先挑起和引发的对抗性事件;与苏联试图和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直接相关;发生在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担任苏、美领导人期间。 (3)结果相同:双方曾经采用军事方式进行相互威胁;最终以双方的相互妥协而告终;反映了美国在争霸中处于攻势。 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异同 2.不同点 (1)从时间上看,前者发生在1958~1961年期间,持续时间长;后者发生在1962年,持续时间短。 (2)从具体原因上看,前者是苏联要求西方国家结束对西柏林的占领,但遭到美、英、法的强烈拒绝;后者是因为苏联对古巴进行军事援助,并借机对美国进行核军事威胁。 (3)从结果上看,前者以柏林墙的修建而暂告结束;后者以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而告结束。 2.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48年柏林危机     B.1959年古巴革命 C.1961年柏林危机 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 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据此可判断该事件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B (2013·阳泉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导弹。 苏联的部署很快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