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4卷第4期 沉积学报 V01.34No.4
ACTA
2016年8月 SEDIMENTOLOGICASINICA Aug.2016
文章编号:1000-0550(2016)04-0785-09 8
印度扇深水区古一始新统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
江凯禧1 姚长华1 郭清正1 胡云亭1 赵才顺1 李鸿儒1 朱泽栋1
何文祥2 肖 飞3 彭 超1
(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2;
1022491
2.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武汉430100;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摘要充分利用印度扇深水区及浅水陆棚区地震、测井、岩芯、地化等资料,预测了印度扇深水区古一始新统烃源
岩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扇深水区古一始统地层主要以海进体系域为主,在始新统
顶部发育厚度较薄的高位体系域,沉积于外陆棚深水相沉积环境,具备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条件。古一始新统烃源岩
空间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最大厚度达900m以上。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一Ⅲ型干酪根为主,为混合型生源母质。
现今凹陷内大部分烃源岩处于高一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综合各地质要素分析,建立了印度扇深水区古一始新统烃
源岩发育模式。在古一始新世沉积期,深水凹陷的古地理格局总体变化不大,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气候湿热。
在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下,古海洋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人量控制了深水区古一始新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研
究结果将有效指导印度扇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关键词形成机理层序地层烃源岩深水区 印度扇
第一作者简介江凯禧男
通讯作者何文祥男教授E-mail:hwx@yangtzeu.edu.cn
中图分类号P618.130.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印度扇是世界第二大海底深水扇系统,其深水区 1.1构造背景及油气勘探概况
500~2800
(1 m)油气勘探是全球大型油气公司关注 印度扇位于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三
和研究的重点¨J。印度扇深水区处于勘探早期,勘 联点,研究区位于上印度扇斜坡上,北以穆雷洋脊为
探程度低,钻井稀少,仅有的两口深水探井并没有完 界,南以索拉什特拉背斜为界,面积近20x104km2(图
整揭露凹陷内的古一始新统地层。因而缺乏分析样 1a)口J。据古近系地层展布特征,上印度扇及相邻地
品,给烃源岩评价带来困难。 区被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单元,从北向南依次为:马
当前,深水区烃源岩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是 克兰凹陷、穆雷洋脊、穆雷凹陷、派肯凹陷和拉客西米
油气勘探的难点和重大风险要素。为此,充分利用印 洋脊,呈凹隆相问的构造格局。派肯凹陷上覆水深在
1 500~2800
度扇深水区及浅水陆棚区各类地质资料,对深水区 m之间,成为油气勘探的深水区(图
古一始新统烃源岩开展了层序地层、沉积相及烃源岩 1b)。当前深水区内仅两口探井,分别是Total公司
厚度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浅水陆棚区古一始
新统烃源岩地化特征及相邻盆地烃源岩类比结果,从 Anne.I井,仅P2井钻遇始新统地层¨J。此外,在浅
而预测出深水区烃源岩发育特征。此外,还从古地 水陆棚区有少量井钻遇古一始新统地层(图le)。
理、古气候、古海洋生产力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等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源-汇”体系主导下的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发育模式探讨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为例.pdf
- 《万物生长》的双性视角解读.pdf
- 3种桉树组培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的解剖学观察.pdf
- 6种常用低聚糖对嗜热链球菌体外生长的影响.pdf
- 2012年国外发表的特殊临床病例简报.pdf
-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触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与景谷、盈江地震对比研究.pdf
- E-钙粘蛋白抗体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pdf
- 不同培养基对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e)生长与产孢的影响.pdf
- 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演化模式——以塔中川庆EPCC区块奥陶系鹰一段—鹰二段为例.pdf
- 城口-鄂西海槽西侧Fng1井区生物礁发育有利相带预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