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版)山东省郓城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9 寂静的山岭震撼苍穹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VIP

(2017年秋季版)山东省郓城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9 寂静的山岭震撼苍穹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秋季版)山东省郓城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9 寂静的山岭震撼苍穹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寂静的山岭震撼苍穹》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意义; 2.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所遭受的生死两难的艰难困苦; 3.学习文章叙述、描写、说明 4.学习解放军信念坚定、不怕牺牲、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 设计思路: 这是北师大版七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也是改编之后新更换的一篇课文。单元标题是“逆流勇进”,从内容上来说都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篇文章是《冷的冬·热的雪: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述刘邓大军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一、师生合作,了解背景。 1.由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 2.老师总结当时的背景。 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兵包围,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此战共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但是刘邓大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军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意义: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所以刘邓跃进大别山是一个伏笔,是一次历史转折时刻的壮举,成败不可单拘囿在刘邓在大别山的战斗损失上,刘邓脱离后方,以弱击强,能够全建制的坚持到全局范围的战略反攻,这便是伟大的胜利。也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请同学们读两遍课文(自读、师生合作朗读),参考《天助刘邓》一文,完成下面任务。 1.为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 2.请你说一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请分点开列)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出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三、精读文章,感悟中心。 请同学们再读文章,画出最震撼你心灵的语句,试说一说为什么这些语句会震撼你的心灵? [学生读课文,先在课本上作批注,一条龙分享。老师总结:这些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艰苦情景,准确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信念坚定的精神。] 四、研读文段,探究写法。 请同学们认真反复读下面这几段文字,说一说这些段落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文段一:他们面对陌生甚至惊惶逃避的百姓,听着愕然不懂的方言,他们不得不在细窄的田间小径上跌跌撞撞,单薄的军装每天都腐烂如缕,赤裸的双足早就皮开肉绽,嗡然不绝的毒虫不分昼夜地裹胁于他们头顶,莫名的伤病天天侵噬着这支昔日战无不胜的部队……与此同时,无粮无药,杀机四至,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 段: 文段三:我们此刻享受的美好阳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当年大别山区的寒风苦雨。共和国今天的辉煌,相当部分出自那个冬天刘邓大军承受的苦难。但它们又不仅是苦难,也是今人的财富。 60年后,有幸存老兵一声叹息,“红军是苦出来的,革命是苦出来的……”这喟然一叹浓聚万千感慨,真是重于泰山哪!须知,九死一生的革命者通常不屑于言苦,当他们苦涩一叹时,足证明他们当时真苦到了欲求战死而不能、苦到了生不如死、生死两难之境。 五、畅谈感受,课堂小结。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