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发展概况: CT是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 1969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成功 1972年—英国放射学学术会议发表 1973年—英国放射学杂志报道 1979年—亨斯菲尔德获诺贝尔生物学奖。 第一代:平移/旋转式 (5分/2枚探测器) 第二代:平移/旋转式 (18秒/30枚探测器,始用于临床) 第三代:旋转/旋转式 (2秒/300枚探测器) 第四代:旋转/固定式 (2秒/700枚探测器) 1985年——滑环式扫描 1998年——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 (2、4、 8、16、32、64排), 使得球管围绕人体旋转 一周能同时获得多幅 CT断面图像。大大提高 了扫描速度,2004年64 排螺旋CT,开创了容积 数据成像的新时代。 2005年——双源CT (一) CT成像基本原理 CT是用X线束从各个方向对人体检查部位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得出该层面组织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并按原有矩阵顺序排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黑白不等灰度的像素,即构成黑白CT图像, 用视频电缆传送到激光相机拍照出来就是CT片。 (一)CT成像基本原理 (二) CT设备 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①扫描部分 ②计算机系统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二) CT设备 扫描部分 X线管 探测器 扫描架 用于对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二) CT设备 计算机系统 模/数转换器 计算机 数/模转换器 显示器 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 (二) CT设备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 或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 二、CT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三、 CT检查技术 1、平扫(plain CT scan) 2、对比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 3.造影扫描(略) 对比增强扫描: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血管内注入碘对比剂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四、CT检查新进展 四、CT检查新进展 2、CT血管造影: CTA:是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象重组技术,可立体显示血管影像,用于脑血管、肾血管、肺A及肢体血管显示。 CT仿真内镜显示技术 CT脑灌注成像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 一、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MRI图像特点 三、MRI检查技术 四、MRI检查新进展 五、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与 设备 (一)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磁共振 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经共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经计算机重建形成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TE:回波时间:指90度脉冲与产生回波之间的时间。 TR:重复时间:指相邻两个90度脉冲之间的时间。 选用不同的TE和TR,就可组成T1WI、T2WI和质子加权像。 (一)MRI成像基本原理 (二)MRI 设备 MRI设备: 主磁体、 梯度系统、 射频系统、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系统、 辅助设备。 主磁体是产生磁场的装置 永磁 主磁体 常导 电磁 超导 梯度系统:由梯度放大器及X.Y.Z三组梯度 线圈组成 射频系统:用来发射射频脉冲和接收MR信号 计算机系统:控制着磁共振脉冲激发,信号采集,数据运算和图像显示。 其他辅助设备:检查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