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学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鞅变法{学案}

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积极作用 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积极方面 1、政治上: 政策:县制 废除分封制度,打击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意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国力。   3、军事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王安石 政策: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1)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事实:“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二) 历史局限 1、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法律严苛(连坐法、轻罪重罚),容易造成暴政。 3、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原因: 1)处于过渡时期(新旧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 2)以法家思想为理论指导,提倡强权。 3)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三)商鞅变法的性质 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1)废除井田,奖励耕织。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肯定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 (2)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建立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 废井田,从根本上确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背景)。  ⒉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措施、特点)。  ⒊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 一、背景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变革时代 1.政治上--- 大动荡: 战国七雄政治格局形成,诸侯割据混战 大变革: 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度已经瓦解,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2.经济上:大发展 原因: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出现。 表现: 奴隶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逐渐瓦解,土地私有权形成,井田制度瓦解。 影响: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 要求政治权力,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思想上:百家争鸣 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生产关系的变动----由公田到私田 原因: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私田大量出现 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关系变动 平民和逃亡奴隶 自耕农 贵族、商人 新兴地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 时间: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特征: 1、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大动荡 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3、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